智谱 AI完成新一轮融资,CEO张鹏:正加紧布局Sora领域技术
智谱 AI完成新一轮融资,CEO张鹏:正加紧布局Sora领域技术
智谱 AI CEO 张鹏(来源:智谱 AI)
钛媒体 App 获悉,3 月 14 日,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智谱 AI")于今年年初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参与投资方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钛媒体 App 了解到,这是该基金成立以来投资的第一家 AI 大模型公司。据悉,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是去年 9 月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拟联合社会资本组建设立的,致力于加快推动北京市 AI 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适合首都定位的重大创新成果在京落地产业化,营造 AI 产业创新生态。
本次融资将持续用于基座大模型的进一步研发,与各家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一同在千行百业打造蓬勃繁荣的大模型生态,共同赋能落实市政府产业战略,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迈向通用 AI 的时代。
成立于 2019 年的智谱 AI,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源自成立于 1996 年的清华大学知识工程(KEG)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工程,在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和认知智能领域已发表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同时,智谱 AI 也是国内最早入局大模型赛道的公司之一,以及目前国内头部大模型厂商代表之一。
智谱 AI CEO 张鹏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总裁王绍兰同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董事长刘德兵师从高文院士,曾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三位创始成员都是 KEG 实验室核心成员。
2023 年 3 月,智谱 AI 推出千亿开源基座对话模型 ChatGLM 系列,并在过去一年内完成 4 次升级,去年底推出 GLM4 系列。而基于全自研基座大模型的能力,智谱 AI 亦已构建了 AIGC 模型产品矩阵,包括 AI 提效助手智谱清言、高效率代码模型 CodeGeeX、多模态理解模型 CogVLM 和文生图模型 CogView 等。
3 月 14 日上午,ChatGLM 发布一周年之际,智谱 AI CEO 张鹏在北京对钛媒体 App 等透露,2023 年,智谱 AI 已拥有超 2000 家生态合作伙伴、超 1000 个大模型规模化应用,另有 200 多家企业跟智谱 AI 进行了深度共创,覆盖传媒、咨询、消费、金融、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办公等多个细分场景的多个头部企业。
" 切切实实的、潜移默化的在改变着每一个客户的业务、效率,甚至更深度的改变着客户的业务范式和组织架构,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张鹏说道。
与此同时,张鹏称,因为智谱对多个模型版本进行开源,所以到目前为止,智谱 ChatGLM-6B 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了 1300 万,GitHub Star 星数达到 5 万,整个量级超过了 Meta Llama 两个版本的总和。
张鹏还强调,智谱 AI 团队已获得全球最受欢迎的开源机构的第五名,是全球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国机构和组织," 力压了包括 OpenAI、谷歌,还有微软 "。
(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编辑拍摄)
会后交流中,张鹏首先对钛媒体 App 等表示,与国际头部大模型技术相比,智谱 AI 提供给客户一个 MaaS ( Model as a Service ) 解决方案,并面向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落地模式。
" 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有 4 种方式来实现这样一个商业化落地:
第一种是最轻量级的,跟国外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把我们的模型封装成开放平台,提供 API 的方式给我们的开发者、企业去进行调用,按照调用量进行付费,这种商业模式非常简单、成熟,就看使用量。
第二种是我们考虑到有一些企业对于自己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用户数据非常关注,不希望跟公开的用户一起去分享,它需要有相对比较独立的数据的保障,但同时又不希望自己去维护算力等基础设施,我们提出了基于云端算力的云端私有化的方案,利用我们自己云端的算力帮用户开辟专门的模型的专区,它在使用整个服务过程当中保持数据与其他客户的相对隔离。
第三种是完全私有化的、更开放的落地方式,很多国有企业或者是一些非常关注数据安全和保密的行业,它要求自己的数据、自己的系统不能出自己的物理边境,这个时候大模型就可以用私有化落地的方案进入到企业当中,在他们提供的硬件和算力的基础平台上,为大家提供大模型的基座能力,去开发相应的应用和业务的需求满足。
现在我们也发展出第四种方案,我们叫软硬件结合的一体机的方案。我们把模型和适配好的国产化的信创硬件进行绑定,这样的适配性更好,免去了在客户的环境当中进行部署和实施调试的过程,软硬件一体化的进行销售和部署。
结合这四种方式,我们提供了相比于国际同行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商业化落地的方案,这也是过去一年当中很多商业合作伙伴来选择智谱进行合作的原因之一。" 张鹏表示。
张鹏坦言,智谱 AI 作为一个从高校当中走出来的企业,技术研发的实力大家都是看得到的,但过去一段时间外界对于智谱 AI 的商业化能力非常感兴趣,或者说打心眼里存在着一种怀疑。" 因为实验室里面的技术到市场上应用需要的东西不一样,过程也不一样。"
张鹏认为,一方面智谱 AI 的产品要保证自主可控的原创性,另一方面," 智谱的特色是全线对标 OpenAI 的产品线,当然不是说人家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是与 OpenAI 的理念非常相近,就是瞄着 AGI(通用人工智能)去的。"
当谈到 "AI 四小龙 "(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前期融资能力比较强,后期普遍遭遇了商业化的艰难探索情况时,张鹏认为,这一方面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如今 AI 技术实现大的跨度提升,泛化性和通用性更强,智谱 AI 则比其他 AI 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的发展速度。
" 我觉得这件事情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时间,所谓的 AI 四小龙成立以及发展的时间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上一个十年当中,它们所基于的这样一些 AI 技术,我们称之为叫做第二代人工智能技术,就是我们说的传统机器学习的那些方法,那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在于对于数据的依赖,对于任务的依赖,它是用大数据解决小问题,泛化能力不够,这是技术本身的瓶颈所带来的天花板。
正是由于这些技术本身的天花板所带来的一些特性,造就了相应的业务形态和商业化落地的形态,也会带来一些持续的问题。" 张鹏表示。
张鹏强调,生成式 AI 时代下,大模型大大提升了 AI 能力的泛化性,不再非常依赖标注、具体任务和场景,它的泛化能力更强,它不是没有天花板,是天花板比以前要高很多。所以,在这样一个更高的天花板之下,AI 企业能够保持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快速的发展速度。
同时,在商业化路径上," 会看到我们合作的伙伴遍布各行各业,遍布聚焦在不同的行业,我们从垂直烟囱状的商业化发展路径,变成了真正我们所期待的 AI 平台型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有根本的不同。" 张鹏表示。
再次,谈及今年横空出世的 OpenAI 文生视频产品 sora,张鹏提到,智谱 AI 也在布局相关领域,但坦言差距就在那,因此 " 内心并未产生太大的波澜 ",且智谱 AI" 并不是没有准备 ",自 2021 年左右就开始做文生视频的相关研究 CogVideo,"Sora 的能力得到了阶梯式的增长,我们仍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
" 首先 Sora 本身在多模态模型方面,目前是非常顶尖的成果,但我们智谱 AI 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不仅仅是说它是一个独立的模型、是一个产品,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之前讲过这些问题,说大语言模型的飞速发展代表着我们从语言这个层面上去突破了一些认知能力的极限,它已经在语言层面上非常接近人,现实世界当中语言之下还有更多信号和数据,比如说视觉信号、声音信号、机器人控制信号等信号,本质上 Sora 解决的就是从语言这种高度抽象的知识和低级的信号——视觉信号之间的打通,在认知上的统一,本质上它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期待的是,智谱 AI 在这件事情的布局。为什么我们说,2024 年一定是 AGI 多模态起点?就是因为我们真的想走到 AGI 这条路上去,只停留在语言的层面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以语言为核心,变成高度抽象的认知能力为核心,把视觉、听觉等一系列模态的认知能力融合到一起,这才是真正的 AGI。
所以对于 Sora 出现,首先我们并不吃惊,第二是我们也正在做,我们仍然会按照我们的步调,我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一步一步去实现 AGI 的过程。当然,多模态这件事情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张鹏表示。
最后,谈到智谱 AI 的国际化布局以及市场和合规挑战,张鹏认为,公司努力要让国外 AI 企业来跟中国厂商进行合作,在中国实现业务落地。同时,国内企业必须要带着国产大模型面向海外用户来提供服务,带着大家一起出海。
" 国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大家都知道,可能应该像美国这样一些 AI 企业,它的客户是来自于全球,不仅仅局限在美国范围之内。那么从我们一家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目标,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张鹏称。
张鹏强调,之所以智谱AI能够在过去一年取得相对不错的商业成果,核心原因在于智谱AI并不是在 2023 年才开始做大模型。
" 大模型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认知也需要积累,其实大模型商业落地能力同样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大模型这个市场还没有那么火热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基于我们的模型在做一些企业化的合作、交付。
当然在初期有特别多的问题,我们干脆就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和这个市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些磕磕绊绊,当然更幸运的是我们走通了一条路,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当中真正让大模型落地产业形成价值的方法。然后到了大模型真的走到所有人面前的时候,我们真的开始做大规模企业交付的时候,其实好多坑我们在之间的过程当中已经踩过,别人有了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教给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张鹏表示。
张鹏强调,今天,智谱 AI 正在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像大模型所谓的涌现。
" 站在这个节点上,不管是往前看,还是往后看,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挺幸运的,市场给了我们努力者很多的机会和机遇,虽然自己自主创新的研发这条路会很艰难,但我们仍然还在坚持下去。此外,AI 的发展会更加瞄准我们的 AGI,实现超过人类水平的超级认知智能、实现 AI 的自我解释、自我评测、自我监督。同时,为了确保模型的表现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安全标准,超级对齐一个技术也在开发中,目标就是实现机器自动对齐人类的智能和人类的价值观,实现模型自我反思和控制。智谱 AI 作为一家大模型的企业,始终确保模型安全、可控,也是智谱 AI 关心的重点。" 张鹏表示。
智谱过往融资情况如下:
2021 年 9 月 15 日,智谱 AI 完成 A 轮过亿元融资,由达晨财智、华控基金、将门创投、图灵创投、北京达凡、通智投资、枣庄通智、荣品投资、财智创赢、凌云光等机构联合投资。
2022 年 9 月 26 日,智谱 AI 宣布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由君联资本、启明创投联合领投。
2023 年 10 月 20 日,智谱 AI 宣布 2023 年已累计获得超 25 亿人民币融资,参与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君联资本为基金管理人)、美团、蚂蚁、阿里、腾讯、小米、金山、顺为、Boss 直聘、好未来、红杉、高瓴等多家机构,包括君联资本在内的部分老股东跟投。
2023 年 11 月,智谱曾被爆出估值超 200 亿元的消息。如今新一轮融资终于落地,但智谱 AI 并未公布具体金额和轮次。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