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不过独木桥的离职博主们,集体回去上班了
挤不过独木桥的离职博主们,集体回去上班了
陈曦(化名)的梦想是 " 不上班 "。
每次离职后,她都会拿出 3 个月时间试水自媒体,但流量始终没有起色。直到去年那次裸辞,恰好赶上 " 离职博主 " 赛道成了突如其来的新风口,她第一个视频就接到了商单。
那一刻,陈曦相信 " 属于自己的机遇终于到了 "。她不光自己做博主,还拉了男友一同辞职创业——目标是月入 3 万。
但就在最近,已经靠做博主实现月入万元的陈曦决定回归老本行,继续扎在大厂里。
这不是个例。离职博主的热潮之下,另一股暗流正在同时涌动。兜兜转转,离开大厂又重回大厂的离职博主们,开始逃离 2024 年最拥挤的网红赛道。许多离职博主悄悄改头换面,重新回去上班。
他们告诉雪豹财经社," 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觉得上班真好!"
" 还是要回去上班的 "
消失一段时间后,陈曦的小红书总算更新了。她宣告自己裸辞 15 个月后,即将重返职场。
她曾在多个教育互联网公司辗转,担任新媒体运营,擅长起号,有文案、拍摄和剪辑经验。为了填补 Gap Year(间隔年)的空白,陈曦在应聘时,将裸辞期间做出的粉丝破万账号包装成了新项目。
裸辞两年、拥有一个近 4 万粉丝量的账号后,离职博主李然(化名)也在今年春天决定重返职场。
她是做财务的,待过大厂和四大会计事务所,还在做跨境电商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任职过。这次为了 " 上岸 ",她一次性投了上百份简历,最终被一家位于上海的初创电商公司 " 打捞 "。她没多犹豫,面试、入职。
做离职博主,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成为越来越多的被裁或裸辞大厂人的退路和港湾。
据 DT 商业观察,近半年时间,小红书 "# 我离职了 " 话题浏览总量从 2.5 亿增长到了 3.8 亿,参与人数从 35179 人增长至 56411 人。抖音上出现了以 " 离职 " 为关键词的带货。在这条新兴赛道里,还衍生出了从字节、腾讯、阿里等不同大厂离职的 " 细分赛道 "。
他们大多有一套完整的互联网工作 " 方法论 "、做事情讲究 SOP、有网感,并因此相信自己做自媒体的变现能力。甚至出现了一批专门分析离职博主接单收入、粉丝数、商单数和笔记报价的 " 观察员 "。
然而,想象中的降维打击并没有普遍发生,离职博主赛道也并非大厂人的快乐老家。很多博主逐渐意识到," 还是要回去上班的,这才是靠谱的选择。"
《我,准点下班》剧照
在雪豹财经社接触的离职博主中,大多数人回了老本行,一位时尚博主去了互联网公司做直播管理,一位在影视公司任职多年的职场博主去了艺人工作室,还有一位家居装修博主去旅行平台工作。也有不少人吃回头草,像离职博主谷子(化名)一样接受了前东家的橄榄枝。
做博主的经历留给陈曦最大的教训,是" 要牢牢记住单干的苦 "。
如今,她继续为公司做账号运营。既不用陷入自己没人脉、没转化能力的内耗之中,还不用被逼着全靠自己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可以寻求领导、同事帮助,没事的时候还能摸鱼。" 她告诉雪豹财经社," 这才是上班的真谛。"
重新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李然,现在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她就职的初创公司工作压力不大,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
最起码她认清了一点:做离职博主就像围城," 走进去才知道,还是城外的世界更好 "。
起点即巅峰
在离职博主的赛道中,不乏吃到红利的人。
头部职场博主 " 姜 Dora" 小红书粉丝 30 万,全网粉丝超过百万。作为一个擅长聊天的 E 人,她的特色内容是做访谈,邀请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聊天。
" 姜 Dora" 录制视频。图源:小红书
" 丑穷女孩陈浪浪 " 小红书粉丝超过 88 万,她的个人标签是 " 三本女孩进大厂 ",从一开始就保持了幽默又有点丧气的个人风格。
还有一些离职博主靠知识付费赚到了钱。
博主 " 王子的核电站 " 粉丝 7.9 万,此前在大厂做教育项目负责人,主要通过做直播教授粉丝如何做 IP,包括起号和变现。
雪豹财经社在她的个人店铺看到,19.9 元的 " 小红书流量变现训练营 " 和 999 元的 " 知识 IP 流量变现课 " 均有 200 人以上购买,9980 元的 " 小 IP 变现,60 天私教训练课 " 也有近 30 人购买。光这几个课程,就为她带来 50 万元以上的收益。
这些头部博主的成功故事,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新人入局。每一个新入场的离职博主,都有起号的 " 三板斧 "。
先是预告," 点赞破 XX 就离职 "。紧接着是官宣,用录 Vlog、拉横幅、欢送仪式这经典的三件套,纪念在大厂的最后一天。最后是 "To do list",去旅游是坚信 " 人生是旷野 ",做副业则是 " 重启人生 "。
很多离职博主开玩笑,说流量是大厂给员工的离职礼物。
离职博主 "Claire 茶仔 " 发布了一篇吐槽字节 " 大厂病 " 的帖子,包括写日报、重视嫡系员工、不尊重女性员工生育权益等,获得了近 3500 个赞,还被字节高层关注。
米卡(化名)从大厂离职后在社交媒体上设了一个栏目,叫 " 离开大厂后要做的 100 个挑战 ",吸引了两万多人点赞。这也是她流量最高的时刻。
《重启人生》剧照
职业倦态成为时代情绪,头顶字节、阿里光环,跳脱出固有体系的博主们,构成了一种爽文叙事。他们就像是都市剧中的主角,仿佛下一秒就会像刘亦菲戏中一样,说出 " 从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 这样的台词。
见识过大厂招牌带来的流量后,离职博主们无不热衷于在个人简介中给自己贴上标签:前字节打工人、混过 4 家头部互联网大厂、7 年互联网人、鹅厂女工裸辞中。他们起号阶段的帖子里,几乎每一个标题都会出现 " 大厂 " 二字。
没在互联网公司上过班的谷子也学会了这个套路,把简介改成了 " 世界 500 强企业、18 年职场人 "。还有人把最高学历、项目经验和年薪都罗列出来,力求光环最大化。
然而,寻求和解和自我提升带来的流量稍纵即逝。回过头看,很多博主发现自己 " 起点即巅峰 ",只有在大厂光环的映照下才短暂地看到了光亮。如今,过于泛滥的大厂标签也逐渐被人们厌倦和抛弃。
变现才是最终目的的离职博主们,需要一个可以长期稳定输出内容的新赛道。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火热又拥挤的离职博主赛道,卷起来比大厂还夸张。
李然尝试过做读书博主,但流量很差,点赞只有几十个。她又转型做职场博主,利用自己的专业做财报分析,点赞突破了 4 位数。花一年时间发了几十篇财务分析,她的粉丝量慢慢爬升到了近 4 万。
李然更新财报分析。图源:受访者供图
收入来源一部分靠商单。商单报价通常与粉丝量挂钩,4 万粉丝量可以报价三四千元。但平台广告数量减少,李然只能报价大几百元。即使如此,一个月也只有一单,还要向平台缴纳 10% 的服务费。
李然还会提供付费业务,包括修改简历和面试辅导,一小时面试咨询收费 198 元。但这种单子在招聘高峰期才会有,她一年只做过七八个面试辅导。这也是米卡的主要业务范畴,她的一小时报价为 299 元,一年的接单量差不多是十几个。
林林总总算下来,李然和米卡做职场博主后的收入,连交社保的支出都无法覆盖,只能靠积蓄养活自己。
这并不令人意外。李然每次做财报分析都要花费大量时间,但她的竞争对手们不但录视频,还会制作精美的 PPT 和 Excel 文件,甚至推出系列网课打包售卖。相比之下,她的内容 " 完全不够看 "。
做博主期间,陈曦跟男友运营两个账号,一个做酒旅探店,一个做个人成长。陈曦负责写脚本,男友负责商务对接,两个人一起拍摄和剪辑。
她本以为两个人运营会让内容更精致,还能分担压力,但没想到," 原本在大厂是偶尔加班,还能有双休,做博主是 007,全年无休 "。她甚至还要额外花时间和精力跟男友开会沟通," 跟上班时的开会没什么两样 "。
陈曦分享自己的博主经验。图源:受访者供图
有时拍摄会遇到同行。陈曦发现,一位探店头部博主不仅自带团队,还会额外雇两个摄影师,设备中除了单反还有无人机。" 一个探店视频,硬生生地拍成了电影大片,真的没有可比性。" 陈曦感慨道。
她的收入状况相对好一点:多的时候月入两万,但需要跟男友平分,少的时候颗粒无收。由于缺乏人脉和专业谈判能力,她有时会错过商单,或是在报价上让步。
还有很多人跟谷子一样,为了做自媒体先交一笔学费," 从 9.9 元到 299 元,各种价格的自媒体班都上了一遍 "。虽然谷子的成长博主账号几个月都未有起色,但她仍觉得在全员自媒体时代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IP," 但没必要全职去做 "。
挤不过变现这座独木桥的离职博主们,最终选择回去上班,将个人无法承担的压力丢给老板。
重返职场后,陈曦并没有完全放弃个人账号,只是换了新的内容—— "gap 后找工作心得 "。李然开始分享自己 10 年工作生涯中的职场经验,谷子选择的内容则是读书笔记和个人感悟。只不过,流量锐减是必然。
稳定、有持续收入的工作是六便士,自媒体则是在内心给自己留了一点余地和可能的月亮。月亮固然填不饱肚子,但是,万一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