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幕发生!港珠澳大桥被挤爆,大分化时代终于来了
罕见一幕发生!港珠澳大桥被挤爆,大分化时代终于来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震谷子 夏虫
疫情后的第一个国庆黄金周,长达 8 天,是观察经济社会变化的绝佳窗口。
值得玩味的现象接连涌现:国庆旅游出行 " 狂热 ",机票价格却出现大跳水;火锅店里熬夜通宵,真正的消费大头房产成交量却大幅下跌 ......
但最值得关注的数据,在大湾区。
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幕!
一直被诟病 " 吃不饱 " 的港珠澳大桥,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罕见出现大塞车。
在这背后,是每日进出香港熙熙攘攘的人流,正集结成两股泾渭分明的力量——
一支港人队伍悠闲北上,尽情花钱,放肆享乐,把港珠澳大桥直接挤爆;
另一支内地投资大军,锁紧钱袋子,惶惶然南下撞进各大银行、金店甚至是赌场,只为辛苦积累的财富寻觅一条新出路。
这是一场宏观大势下的个体选择,更是观察时局的最好窗口。
港人疯狂北上,具体有多夸张?
这个国庆假期,经此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车辆总数在全国口岸排名第一,超过 9 万辆次,是 2019 年同期的足足三倍,俨然成为历史最高峰。
挤得水泄不通的大桥一侧,正是港车、澳车入境内地的队伍。
以至于有网友开始操心,长此以往,大桥会不会向一侧倾斜?
不过,很快就有网友解惑——有出发就有返程,一来一去应该不至于单侧受力过久。
在香港人假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0 月 2 日,口岸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 1.4 万辆次,刷新港珠澳大桥通车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在一位香港小红书博主的笔记里,生动地记录了这几天北上港人的所见所闻——不管来去,都是人山人海。
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在这个黄金周的前四天时间里,共有 85 万港人北上消费,仅有 61 万内地游客到达香港,为疫情前的六成。
北上的洪流,已经压倒性地战胜南下的趋势。
不说各种火锅椰子鸡烧烤和各种 K 歌美甲洗牙,大家就连抽纸都直接从内地搬回香港家,主打的就是一个超级大采购。
而帖子下的热评,竟然是香港人的现身说法,表示自己也会扫各种饮料薯片。
看着一拨又一拨的港人北上消费,热情高涨,香港政府急得快跳脚,逼得他们连忙拿出了 " 留港消费 " 的计划,招招都是真金白银,落到实处。
比如,举办暌违五年的国庆烟花汇演。还有免费开放多个文旅设施,让 1750 间餐馆提供七折优惠,全港戏院半价看电影,以及小孩免费坐地铁 ......
然而,有香港媒体看着实打实的数据,毫不客气甚至有些痛心地指出," 即使港府如何力推,仍无法留住港人「在港消费」。"
而玩红了眼的香港人,已经不满足于每个周末必去的深圳,而是扭头寻找更多新的消费城市,比如珠海——
小红书上,关于香港往返珠海的各种攻略已经铺天盖地。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外,更多高铁直达的内地城市也盯上了香港这汹涌的购买力,像贵州,直接把旅游广告输出到香港," 直接对着港人开大 "。口号简洁明了," 到贵州度假,让生活更爽 "。
就连老家在湖南小城市的网友,回个小村落都能遇到香港人,操着一口粤语跟疑似能交流的内地人热情搭讪。
要知道,香港人可是以不爱搭讪,边界感强著名的大城市居民。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不联想到电影《甜蜜蜜》里,内地人黎小军第一次来香港,跟张曼玉饰演的服务员交流。彼时的内地人,不懂粤语而结结巴巴,现在的香港人,因为不懂普通话而被迫热情。
而随着新政策不断推出,大湾区一体化的不断加强,港人北上的活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疯狂买买买,还有养老。
一对香港老伴就晒出了自己幸福感满满的珠海退休生活。
珠海的遍地公园让他们时常晨练,低廉的物价让他们即使花很少的钱也可以过得很好,更重要的是,有很多香港的老同学、好朋友都有北上养老的打算。
这意味着,对于香港老人而言,退休的 " 老伴、老本和老友 ",这三老都直接齐活。
就连看病也完全不需要担心,不提看病比香港便宜,在香港买的保险在内地也适用。
有网友表示,这是人民币不断贬值带来的消费优势,只要汇率恢复,这样的场景很快就会消失。
然而,这种发言很快就被港人一一驳斥——
汇率固然有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地消费 " 选择多、素质高、服务好 "。最起码,在内地吃饭,不用担心因为坐太久而被赶客。
时代真的变了!
当内地商家抛出 1:1 汇率消费的时候,不少香港商户也在做这件事情。
这意味着,内地消费直接打 88 折,而到香港消费却要多交钱。
同样的 1:1,背后折射的却是两种思维,真真应了那句," 简直情何以堪 "。
另一支队伍,是涌入香港的投资者。
水往高处流,钱往高利跑。跨省份追逐高利率的 " 存钱特种兵 " 早在半年前就跑遍了全国。
但随着内地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靴子落地,抓住黄金周的大好机会南下跨境开户存钱,抢夺香港高利率的窗口期,成了不少投资者这个假期的首要任务。
黄金周的前四天,有 61 万内地游客到达香港,其中就有不少打算来开户的投资者。
南下香港开户,具体有多夸张?
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内地居民,坐着高铁奔赴口岸,一到了香港,第一站不是观光,不是购物,而是直奔银行。
有的银行成了网红地点,明明是早上 8 点半才开门派号,结果 7 点钟开始就有人在门口排队;
开户需要预约的银行,等上一两个星期太正常,像汇丰银行,开户预约更是已经排队到了一个月之后;
有网友分享在香港开户的经历," 排队 7 小时,号码条都被磨旧了 ";
还有人压根都不知道自己是来存港币还是美元,只是在网上看到两地惊人的利差就带着一百万过来了;
甚至还有来自东北和江浙沪的人专门打 " 飞的 " 只为了开户存钱,大早上去,下午就回来了 ……
什么购物天堂,港岛风情,多元文化,都先一边去,搞钱才是要紧事。
看到了汹涌而来的内地客户,香港银行们接连公告延长营业时间,增派人手,有的分行更是开足 7 天,方便服务内地客户。
一些声称可以代办开户的中介,更是把广告打到了直通巴士及接近罗湖关口的深圳地铁站,以及举行亚运会的杭州公交车上面,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客户。
疯狂的开户潮背后,是内地和香港不断扩大的存款利差。
港币是和美元挂钩的,所以美联储连续加息了快两年时间,基准利率已经从 0% 上升到了 5.75%,港币的利率也自然要往上走。
以半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其港元定期存款最高年化利率在 3.8%~5.1% 不等。部分银行还给高净值客户给出了 7% 到 8% 的存款利率,或者是高达 12% 的短期存款利率。
除了港元产品,各大银行还有美元产品,年化利率 3.7%-4.2% 不等,起存金额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只需要 1000 美元,有的则需要不小于 10 万港元的等值美元。
反观内地,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央行接连降息,存款利率也一路走低,国有行和部分股份行半年期定存利率基本已降至 2% 以下。即便是通常利率高于大行的中小银行,现在也基本找不到 3% 以上的产品,全面转入 "2 时代 "。
也就是说,现在到香港银行存钱,最高的利差可能是内地银行的 2 倍以上!
花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本金,只要动动身跨境来存个钱,就能多拿 2 个点的收益,顺便还能旅游观光一下,真的挺香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多赚 2 个点听起来好像不算什么。但你想想稳了十年的大 A,凉了半截的房子,再看看这些年时不时就暴雷的理财、信托、P2P…… 人活一辈子,老了想把钱放在安全一点的地方似乎都成了奢侈,这时候多出来的 2 个点收益,简直像是在发光。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了 10% 以上,配置一些人民币以外的资产,对冲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今年南下香港的内地人当中,除了开户存款的,还有爆买黄金的,还有赶紧买个相对更便利的香港保险的,一些人还看上了香港身份这块好跳板。
和赴港开户存款相比,买香港保险的大陆客户更着眼于长期的收益和稳定性,而不是短期的存款利差。
说白了,无论是买什么,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财富寻找一条更具确定性的新出路。幸好,背靠内地,挂钩美元,中西通吃的香港,为内地居民还留了一个相对便利的出口。
其实,在这两支浩浩荡荡的一南一北的队伍旁边,还有一支队伍被许多人忽略。
游客终于重新回到澳门了,而且的确在富丽堂皇的澳门赌场里下注了。
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最新数据显示,8 天假期(9 月 29 日至 10 月 6 日),澳门入境旅客共 93.1 万人次,日均约 11.6 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 70.9 万人次,日均超过 8.8 万人次,涨幅接近 3 倍。
而根据花旗 ( Citi ) 的估算,澳门整个 10 月的博彩收入将会达到 24 亿美元左右,回到疫情前的 7 成水平。
这支队伍,既是在享乐,也是想搏一个未来。比起今年的买彩票热潮,这显然刺激得多。
不过,不管是北上享受生活,还是南下寻求出路,归根到底都只是想找到一种内心的确定性。毕竟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2% 的利差也一样。
不求暴富,只求安稳,成了当下的生活哲学。读懂热钱的流向,顺势而为。
参考资料:
海外掘金:什么信号?三支队伍,正在排队涌入香港,马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