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文/郭林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草原、森林、雪山、冰川、丹霞地貌是这里千年不变的名片。旧时

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文/郭林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草原、森林、雪山、冰川、丹霞地貌是这里千年不变的名片。旧时,裕固族人自称为“尧乎尔”和“西喇玉固尔”。无文字,有语言。据说“裕固族”的族称还是周总理在1953年一次政协会议期间命名的,取“富裕”的意思。裕固族约有两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肃南县境内,以游牧为生。

肃南县东起民乐东南的皇城镇,西至酒泉以南的祁丰乡,长约千里,水草丰茂,有“天然牧场”之美称。过去,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外边的人很难走进这个地域。部队初到河西时,我就曾听到过关于这里的传说,对这个地方产生过神秘感。随后又有了两次走进肃南执行任务的机会,才对这个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第一次走进肃南县,是1969年11月55师移防河西走廊之后,我所在的165团5连暂住張掖县平原堡砖瓦厂,宿舍是砖厂的工棚和简易平房,食宿条件既简陋又艰苦。首先是吃饭问题,要从重新起炉灶开始,特别是吃菜问题比较突出。

自进驻平原堡后,我们吃饭基本没有好的蔬菜,许多战友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夜盲症、皮肤病多发,我也患上了“湿疹”。在这种情况下,魏宝锁团长号召全团指战员要自力更生,渡过难关,积极解决吃菜自给问题。当时,团里建了豆腐房,各连自行组织泡豆芽。白天,各班的豆芽脸盆放在温暖的阳光下照晒,晚上搬回宿舍。

魏宝锁团长

春季来临,大地开始解冻,连里又组织开荒种菜。但驻地附近是戈壁沙滩,土质板结贫瘠,需要改良土壤,松土和多施农家肥。全团各营、连都行动起来,战友们用脸盆往地里端沙,但肥料怎么解决?团长和师部联系,调来了军车前往肃南牧区拉羊粪,我们班也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知道种植方面的一些常识,也知道有机肥料对农作物和蔬菜的重要性,并知道施肥方面的诀窍,如:鸡粪的辣椒羊粪的瓜,这是说施鸡粪的辣椒最辣,施羊粪的西瓜最甜。过去,在关中农村,如遇卖瓜者喊:“羊粪上的瓜,不甜不要钱”!懂行的路人闻声必定驻足挑选购买。

当我们的军车行进到牧区时,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草原上一片又一片牛羊群。牧民们有穿着民族长袍的,有穿便服的,很少见到想象中的艳丽民族服饰。军车到达指定地点后,远远就看到了山沟里有一段高达数米的土崖,走近一看,全是堆积的羊粪断层。

听司机说,师里其他兄弟团队也在这里拉羊粪,所以才出现断层。这样堆积如山的羊粪,我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开了眼界!上层颜色比较深,下层逐渐由黄变浅,大概是因时间原因形成的吧。据说,这是数百年来牧民根据山凹地形圈羊的一个地方,是冬季牧群避寒栖息的“冬窝子”。

由于年代久远,所以积粪很厚,牧区里无人种植用肥,就形成了很厚的积肥。这对我们从内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很是惊喜和感叹。心想,这些羊粪要是放在我们关中农村该有多好呀!后来,我曾把这个经历讲给乡党和泾阳农村的朋友听,大家都很遗憾肃南的羊粪到不了家乡。

我第二次走进肃南是1971年4月中旬的事。连首长告诉我:你明天去团部报到,外出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一定要遵守纪律,听从安排,还要随身携带武器和洗漱用品。

第二天,我到团里报到后得知,师里统一抽调人员,以团为单位组成一个纪律检查小组,互相交叉对野营拉练部队的纪律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我们165团检查组3人,组长是何尉鄂,另一位成员现已想不起姓名。我团检查区域是肃南县境内部队曾经驻扎过的村寨。

巧的是,1969年8月前,何尉鹗是团演出队的指导员,那时我就在演出队,是老熟人。何指导员是陕南水乡人,面庞淸秀,但长有络腮胡子,战友们私下称他“大胡子”指导员。他待人和气,无官架子,很受战士兵们尊重。那时候,我在演出队拉小提琴,他对我很了解,也很关照。这次能一块去肃南执行任务,自然很高兴。遗憾的是之后相继转业复员后,再也没见到过何指导员。屈指一算,分别五十多年了。

当天,我们乘坐地方公交车到达肃南县城,随后便展开走访了解。虽说已是阳春四月,蓝天白雲淸澈如洗。但山里乍暖还寒,道路上仍有冰渣,皑皑积雪覆盖山顶。一连几天的走访了解中,我们虽然只在县招待所住了一晚,但街市以及这里的干部群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所到之处,都得到当地公社、村寨生产队干部和各族群众的热情接待和积极配合。记得有一个公社住地较为偏远,处于半山腰,公社武装干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时,公社民兵都配备有枪支弹药,武装干事负责武器管理和民兵训练。检查走访结束时已到午饭时分,这位武装干事说:“我昨天在山上打了一只石羊(那时还不受保护),你们刚好赶上,就请你们尝尝我们裕固族的手抓石羊肉”。他们端来一大盆热腾腾的石羊肉,都是清炖的大块瘦肉,看着很香。那几天,我们奔走在山区查访,确实沒有好好吃一顿像样的饭。主人盛情难却,就敞开吃了好多块,至今香味犹在。

肃南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我们在公路边一个村镇走访的一个职工家庭,女主人是位藏族公社干部,端庄俊俏,时年三十多岁,会讲汉语。当听说他们是藏汉结合的婚姻家庭时,我们就谈起了青海藏民的风俗习惯和见闻。在青海湖边的江西沟和日月山塔城一带牧区,我见到过藏族妇女。她们皮肤黝黑,身着羊皮长袍,腰带上挂“罗松”(珠宝挂件)和“比穷”(匕首刀类)。有的长袍内怀装小孩,有的身背干柴,有的身背粪筐,甚至有赤脚行走者。由于生活物质缺乏,加之长久形成的习俗,她们不讲究日常卫生,生活习惯带有原始落后的一面。

而眼前这位藏族妇女与她们却截然不同,穿着整洁,举止大方,谈吐自然。可以看出她是受过教育、思想解放的新一代藏族妇女。当我们问及为什么很难见到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人时,她解释说,只有在重大节日或有什么喜庆之事时,才穿戴华丽的民族服饰。当时的肃南和全国一样,“军爱民,民拥军”已蔚成风气,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欢迎。这次执行任务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却给我留下了一生的美好记忆。

近几年,不断有老战友重返平原堡老营房,他们带回“第二故乡”日新月异变化的好消息。肃南草原牧区的牧民也改变了千年的游牧生活,有了冬暖夏凉的固定住房,放牧也由一家一户的游牧改为轮牧,由大群放养改为分群圈养。草原更美了,裕固族人民更富裕了。

愿肃南裕固族人民乘着新时代东风,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原55师165团2营5连战士

作 者 介 绍

郭林,出生于1952年2月,陕西省泾阳县人。1969年2月参军入伍,服役于步兵165团二营五连,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战士、副班长,受连嘉奖一次。于1973年服役期满复员,由地方民政分配安置工作。

微信公众:永远的55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