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华为车 BU “单飞”,下一个荣耀?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华为车 BU “单飞”,下一个荣耀?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壹度 Pro 一直以来,华为都是一家 话题 公司。今年以来,关于 华为是否造车 的消息数次传来,尽管任正非和华为轮值董事

华为车 BU “单飞”,下一个荣耀?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壹度 Pro

一直以来,华为都是一家 " 话题 " 公司。今年以来,关于 " 华为是否造车 " 的消息数次传来,尽管任正非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一再强调 " 华为不造车,但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外界对此仍然持怀疑态度,毕竟华为也曾坚持不做手机。

11 月 25 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称:华为拟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将车 BU 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这家新公司,而长安汽车通过投资持股比例不超过 40%,也就是说华为车 BU 将成为这家造车公司的核心力量。

据悉,除长安汽车外,11 月 28 日,华为在发布会上也向其智选车模式下的四家合作伙伴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奇瑞抛出橄榄枝,同时邀请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加入。

随后,受此消息影响,当日与华为相关的汽车板块尾盘拉升,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江淮汽车、赛力斯等相关标的集体大涨,长安汽车大涨超 9%。连被喊话的一汽集团旗下,一汽解放、一汽富维也双双涨停。

此次车 BU 独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荣耀单飞,然而车 BU 是否真的能成为第二个荣耀?

01 被 " 独立 " 的车 BU

据了解,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一种是提供标准化模块的零部件供应模式;一种是华为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由车企来设计产品的 HI(Huawei Inside)模式;最后一种就是智选车模式,华为将之称为 " 生态汽车模式 ",即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这些车企合作,推出 " 鸿蒙智行(HI-MA)" 产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从华为独立拆分出去的,更多是智能汽车 To B 层面的相关业务体系,例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这样的全栈式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所涉及的技术和资源等。

在人员配置上,华为车 BU 给出了员工加入新合资公司的补偿方案,N+1 同时可保留华为内部股票,享有华为分红。另外,与新公司签约后,员工还可以再获得 4 个月的签字费。

也因此,被转入车 BU 的员工表示,直接从大厂人变成了初创公司员工,面临随时创业失败的未来," 而且再怎么发展也达不到原来在华为的上限了。"

虽然车 BU 的员工对未来尚不明确,但此消息却引起整个车圈震动,这意味着华为虽然正式明确了不造车的立场,但却以合作方成为股东的形式聚合一众车企,打造全新的平台。

不少行业人士猜测,华为此番剥离车 BU 业务极有可能是为了减少亏损。华为 2022 年报显示,自车 BU 成立以来,累计投入 30 亿美元(213 亿人民币),去年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 103 亿,占总投入的 6.37%,但收入只有 21 亿,占 0.3%。按照这个数据,那么车 BU 亏损应该在 80 亿人民币左右。未来 3-5 年,估计还是投入要远大于营收。

2022 年 8 月,任正非内部发文称,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关闭盲目扩张或盲目投资的项目,砍掉一切不赚钱的业务。

以此来看,车 BU 独立似乎早有预兆。一直不间断的高额投入却难以收到回报,即使是华为这样的高研发企业也难以为继,拆分成立新公司、开放投资,让资金充裕的车企投钱,无疑是华为车 BU 最好的选择。

在此之前,华为已有成功案例。三年前,荣耀脱离华为独立发展,如今已实现了从 " 华为荣耀 " 到 " 中国荣耀 " 的转变,成为折叠屏领域的引领者,海外市场增速超过 200%,并在两年内实现了盈利性增长。

02 从强势供应商到合作伙伴

车 BU 与荣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

从目前的情况看,车 BU 从华为体系独立出来,极有可能是因为亏损。如上所述,车 BU 在华为内部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很难实现盈利,而独立以后可以获得融资,很大程度上解决持续高额投入的难题。

有华为内部人士表示," 车 BU 的很多同事都看好成立合资公司,普遍认为新公司将有助于华为解决汽车业务亏损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合作范围。"

另一层面,华为也借此机会坚定了 " 不造车 " 的立场。

而车 BU 与荣耀独立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汽车驶向智能时代,蔚小理、大众集团、上汽集团等新旧势力均利用自身优势,坚持自主研发,深度绑定核心供应商,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中。

而很多传统车企如长安、奇瑞等则选择华为,借助科技巨头赋能。不过,即便是合作,也担忧会过于依赖华为,因此长安只拿出旗下一个子品牌阿维塔来试水。

此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你把自动驾驶交给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去做,那么你就成了躯壳没有灵魂。华为成了灵魂,你成了躯壳。"

今年 3 月,广汽集团也收回了和华为联合开发的 AH8 项目,从 HI 模式转为标准零部件模式。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表示," 华为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对主机厂来说,华为是一家强势供应商," 害怕失去灵魂 " 是很多传统车企担心的问题,因此更多车企则选择了加紧自研,以减少对华为的依赖。

余承东曾坦言华为车 BU 的困境。" 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于市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而当车 BU 独立后,华为再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供给方,而是需求和供给的融合共同体。目前这个公司只有华为一家技术,未来大概率会有其他厂商的技术加入。

开放了企业和技术的控制权,华为与未来要加入的汽车厂商从供应商关系转为合作伙伴关系,有望从根本上打消车企的顾虑。

03 主机厂会接下橄榄枝吗?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由来已久。此前,华为智选车模式与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 4 家车企均有合作。其中,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在 11 月 28 日发布后,预订量已突破 2 万台。

而赛力斯则是华为唯一深度合作的车企,双方共同推出的问界,自面市以来就是行业焦点。" 问界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所谓的‘华为造车’是两码事。" 和赛力斯集团 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曾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回应与华为的合作方式。

11 月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中,问界跻身第四,仅次于理想、小鹏。数据显示,问界单月销量达到 18827 辆,环比增长 48.2%,其中仅问界新 M7 一款车就交付了 15242 辆,占比超 80%。同时,问界新 M7 上市两个半月累计大定已经突破 10 万辆。预计 12 月交付量将超过 2.3 万辆,2024 年月交付能力超过 3 万辆。

不过,尽管问界大卖,但赛力斯的自有品牌车型销量却不容乐观。事实上,自 2020 年起,赛力斯就连年亏损,今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 166.8 亿元,同比下滑近 28%,净亏损 22.94 亿元。赛力斯表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变动主要受销量同比下降影响,问界新 M7 系列车型于 9 月中下旬发布及交付,随着产品逐渐交付,营业收入有望实现明显增长。

毫无疑问,与华为的合作为赛力斯带来了销量的增长,但同时带来的销售成本也不能小觑,根据赛力斯产销快报,赛力斯前三季度每卖出一辆车亏损额达到 1.68 万元。

而随着车 BU 独立,市场上有人认为赛力斯不再是华为的唯一,问界的销量也将受到影响,而赛力斯要想加入新公司,又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 可能会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有业内人士分析,长远来看,赛力斯还是有很高的成长空间。问界 M9 的产品力,即使是与同等价位的理想、蔚来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在加入新公司后,会得到更多技术层面的帮助,未来还是有很高的竞争力的。

从新公司的业务范围看,新公司也能成为很多整车厂在高壁垒技术领域的开放平台。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表示:"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按照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的话来说:" 华为的格局很大。将一家目前在国内找不到对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司彻底公众化,使每一个想从中受益的车企都有机会成为股东,既避免车企猜忌华为迟早要造车,也解决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规模化不足带来的盈利难的问题。"

余承东还表示:" 欢迎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像一汽等更有实力的车厂来参与一起共建,共同打造这种领先的极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截至目前,塞力斯、奇瑞、江淮、北汽都已公开回复:收到了华为新公司邀请他们加入的相关文件。

至于主机厂的选择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选择,不仅关系华为车 BU 的未来,也关系中国智能汽车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