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AI智能体,华为、联想谁能成为中国最强代表?
决战AI智能体,华为、联想谁能成为中国最强代表?
文 | 刘旷
大模型技术爆火一年之后,虽然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但一个被人广泛预言的方向,正在越来越多地成为众多大佬口中的 AI 入口,它就是 AI 智能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AI 将彻底改变用户使用电脑的方式,AI 智能体将会像过去安卓、苹果 OS 和 Windows 一样,成为下一个平台。
在装有 AI 智能体的 PC 上,用户将不再需要点开单独的应用,而是把所有交互交给一个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助手,它理解我们全部的个人偏好,了解所有个人数据,我们依靠它来调用应用,满足所有需求。因此,每一台 PC 或将成为用户 " 私人订制 " 的线上助手。
AI 智能体的最佳载体还是 PC
从去年大模型的爆火,到今年 Sora 的 " 横空出世 ",业内对 AI 应用的热情持续高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要向应用落地一定离不开这些途径:具体包括智能设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解决方案和服务三大支柱。不难预见,由人工智能触发的颠覆性变革,已经在各大行业广泛落地,但对于大众用户而言,感知最深的还是身边的终端设备。
事实上,目前在各种终端设备中,各路厂商均有相对应的业务布局。比如手机厂商们,都在努力推动 AI 大模型进入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厂商们都在努力推动大模型 " 上车 ",就连一些智能家居品牌,也都在尝试大模型落地智能家居。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 AI 智能体的最佳载体还是 PC。
首先,相比手机端,PC 端的算力更大,足以支撑起相对应的大模型算力需要。TOPS 是衡量 AI 加速性能的常用指标,具体包括 CPU、GPU 和 NPU 等综合起来的 AI 算力。当前,一个智能手表的算力不到 10TOPS,一部智能手机算力约为 10 至 30TOPS,一台电脑算力大约为 30-200TOPS,一辆实际具有 L3 及以下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汽车,目前的算力约为 100-400TOPS 左右。一台 AI PC 也就是智脑的算力,目前是 100 TOPS 左右,短期内可以达到 200-500TOPS。如此来看,个人拥有 1000TOPS 算力,是正在到来的现实。
综合来看,PC 端的条件比手机端更好,也汽车、智能家居的生态更成熟,因而在当下 PC 端的应用条件更好。
其次,强智能主要还是基于 AI PC 等大算力设备,尤其在用户需要将数据留在本地以保护安全隐私、部分场景需要离线的情况下。不管是个人深度的知识库、设置智能管理等需求,都在塑造着 AI PC 的基本形态。从需求梯度来看,超级个体所需算力智能设备,依次呈现 Book(笔记本)、BOX(智能盒)、Station(工作站)三种形态。
对不同用户而言,其对算力需求有所不同。GPT 智客、音乐智客、分身智客 Book 可能足以符合常规需要, LoRA 智客、程序智客、视频智客、设计智客、电商智客,往往需要 Box 级别的 AI PC。科研智客日常分析 Station 级别 AI PC 基本够用,但更进一步的需求需要机群、集群或调用云端算力才能应需。但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用户,基于强大算力的 AI PC,都能比较好地解决问题。
联想激进推进
在 AI PC 的探索进程中,联想率先明确提出端侧大模型和个人智能体的定义。在现有的 PC 市场玩家中,成为第一个喊着 " 吃螃蟹的人 ",在具体布局方面它也显得比别人激进。早在去年 12 月 26 日,联想就公布了其 AI PC 概念的关键一环—个人智能体的进展。联想面向开发者发布了个人智能体小乐同学,并开启了智能体小程序开发者招募计划。
从概念提出到详细的计划落地不难看出,联想对 AI 智能体的殷殷 " 期望 "。而联想之所以如此激进地推进 AI 智能体的落地,也是形势所迫。
一方面,联想已经触及传统 PC 市场的 " 天花板 ",核心业务正面临冲击,联想迫切需要重塑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从财报来看,联想自 2018 财年起稳居全球 PC 市场销量首位,但其 PC 业务的营收出现了显著下降。2023 财年第三季度,联想营收 1118.3 亿元,同比仅增长 3%,而净利润 23.94 亿元,同比下滑 24%,由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业务组成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收入同比下降 13.7%。
对比同行业来看,联想自身的销售毛利率,也落后于行业竞争对手。2020 财年以前,联想的毛利率不足 15%,目前也仅为 17%。反观其他 PC 厂商如惠普(HPQ.NYSE)、戴尔科技(DELL.NYSE),销售毛利率多年来均在 20% 以上,华为与苹果的销售毛利率保持在 40% 以上。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联想的 PC 策略,侧重于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主要提供更多中低价位产品,这造成了其整体毛利率较低,而惠普、戴尔科技等厂商,近年来则主要专注高毛利的细分市场,如高端商务笔记本电脑或者游戏 PC。但对于常年做中低端市场的联想而言,想要升级高端并不是简单提个价格就行,必须有 " 过硬 " 的技术加持,而 AI PC 驱动的智能电脑,刚好可以为其提升电脑附加值,对其冲击高端市场提升毛利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联想基于云服务、其他智能解决方案的业务,也可以借助 AI PC 的提价跟随提价,提升整体营收水平。近年来,以 PC 为首的终端业务营收下滑,使得联想加大了对服务器及 AI 服务器、边缘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构成的业务的投入。目前来看,AI 俨然已经是联想最为重视的业务之一。2023 年 6 月联想提出未来三年追加投资 10 亿美元,以加速全球企业的 AI 部署。
联想持续在 AI PC 的投入和宣传,不仅直接把旗下 PC 价格带到 15000 元以上水平,走上高端化路线,并且为自家的 AI 服务器带货,拓展 B 端业务。
华为注重平衡
相比联想而言,华为目前的 AI 核心依然是智能手机,PC 只是其作为多端协作的一个入口。在华为看来,AI PC 的重点在于多端协同能力,这和华为本身的终端产品结构有很大关系。
其一,在华为的终端产品中,不仅有 PC 还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数据云等产品,因而在华为的 AI 战略中,PC 的作用核心还是在于协同。在华为的终端产品中,智能手机的地位占比更高,智能手机依然是其 AI 应用的核心端口,除外之外华为智选合作的智能汽车问界系列,也是其搭载 AI 应用的重要战场,因而相比联想,华为对 PC 的态度更加倾向于多端协作,借助华为统一的鸿蒙系统,将众多的使用场景联系起来,将众多终端打通并创造新的场景,从而拉动华为终端业务营收增长。事实上,华为的这一策略相当成功,2023 年华为的终端业务销售收入达到 2515 亿元,同比增长 17.3%。
其二,基于 PC 在 AI 中的作用,华为重点围绕 PC 产品做了全新的技术升级、生态拓展和产品更迭,以强化其 AI PC 的能力。在此前华为举行的鸿蒙生态春节沟通会上,华为推出了首个基于盘古 AI 大模型的 PC 产品华为 MateBook X Pro,其作为一款超轻薄,重量仅有 980 克的 OLED 笔记本,它以华为强大算力底座和智慧互联能力为基础,支持 "AI 概要 ",可快速、准确地从文字、音频、视频内容中提取关键信息。
此外,MateBook X Pro 还搭载华为 AI 空间功能,集成 WPS AI、文心一言、讯飞星火、智谱清言、万兴喵影、灵境矩阵等伙伴应用。通过 AI 空间和上百个智能体,以及一些 AI 应用,华为试图带起一阵 AI PC 新趋势。
个人智能体会带来 OS 级的智能革命吗?
目前来看,在做 AI PC 这件事情上,不论是以销售 PC 为生的联想,还是始终活跃于科技前沿的华为,都已经在为这次可能存在的全新机遇在做积极准备了。那么,被视为第一入口的个人智能体,会带来 OS 级别的智能革命吗?答案或许目前还不好说,但趋势似乎已经出现了。
一方面,AI 智能体带来的个性化体验,完全有机会为 PC 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体验,而创造这种个性化体验的厂商,将有机会赢得竞争优势。当下,即便是装了 AI 助手的笔记本,它对于消费端的用户而言,也没有太多粘性,更多处于好玩有用的层面。个人智能体的引入则让用户发现,通过个人智能体调用应用内的功能,将优于直接进入割裂的应用程序进行操作,这时候用户对存在个人智能体的终端依赖性将大大增强。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新的 AI 浪潮下,新的 OS 操作系统将会是 AI 大模型、个人智能体,以及本地知识库调用、AI 原生应用连接的服务形态,是一次全新的 OS 升级。目前来看,包括华为、联想等在内的厂商,都正在尝试做类似的事情,一旦它的潜力得到验证,它终将进入多个终端。届时,在电脑端、手机端、平板端、物联网设备端,或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智能体,而能够达到跨端融合的厂家,或许也将在这样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整个产业都在谈 AI PC,但当下 AI PC 的探索尚处于早期阶段,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虽然整个产业都在谈 AI PC,但实际上市的产品并不多,消费者对 AI PC 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 AI PC 的电脑 CPU 性能更高这一点上,对于其 AI 能力究竟如何,还处于极其模糊的状态。
站在开发者角度来看,目前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各方面都还需要全行业去探索。比如,应用部署的问题,OEM PC 预先绑定只是其中一个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途径。不过,从早期 AI PC 预装通用聊天机器人,到更多技术与本地、个人资源结合,再到一些应用的到来,AI PC 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比如 RAG 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几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变成了标配,就很能说明问题。
以此来看,AI PC 确实潜藏着全新机遇。但对于所有厂商而言,这注定是一个 " 摸着石头过河 " 的过程。因此在探索 AI PC 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厂商都应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跟踪市场反应,及时发现时常刚需;另一方面,要快速跟进技术趋势和最新商业模式,形成可闭环的商业化方案,从而尽快跑通商业路径,为可能存在的 AI PC 趋势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