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圈有多少少爷小姐?
VC圈有多少少爷小姐?
券商、投行,被少爷小姐坑了还得笑着哭的时候,投资圈的少爷们过得如何?
事实上,VC/PE 中,也有大把少爷小姐。他们的构成相对于投行少爷们的构成更加简单,基本是清一色 LP 的儿子 / 闺女。
大批 LP 的孩子留学归来后,进入自家投的 GP 机构镀金也算是一个良好的落地路径。
早几年,创二代进入 VC/PE 行业历练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海澜之家创始人周建平之子周立宸在接班之前,曾在上海的挚信资本工作;温州鞋王钱金波之子钱帆在毕业后,并未回家 " 继承家业 ",而是先去往上海某创投机构工作了一年,在工作之余,他还做起了个人 LP。
一般而言,先进入 " 做投资的比较少,大多数还是做个秘书、助理,先熟悉下行业。" 肖怡然是某家机构的合伙人,在她看来,在某种程度上,LP 还是比较放心把孩子下放到 GP 机构中。" 有人照顾,同时孩子也能在头部机构镀个金,看看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适合这个行业。"
华南某 LP 曾表示,自己出资的条件就是让下一代去机构锻炼。
对于 GP 而言,此举既能赋能 LP 需求,还个人情债,另外,长期绑定 LP 资源,兴许,还能链接到更多高净值人群,何乐而不为呢?
你身边那些看似默默无闻的投资经理,说不定哪一天就回家继承家业了。
" 子女聘用计划 "
中国投资行业发展不过几十年,VC/PE 最初还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欧美国家。很多投资方法论、内外部设置也是沿用美国投资机构的流程。而提到招聘富二代,更是欧美金融机构最爱的招数。
事实上,早在 2001 年,就曾有外媒统计,投资银行在中国雇佣官员子女 " 已经有 20 多年历史 "。在 2001 年之前,外资投行在中国的办事处已经有 56 个,随着这个数字不断膨胀,聘用中国官员子女的数量也在上升。
从原因看也很简单。
彼时,中国市场逐渐开放,并将银行、保险、能源、通讯等巨头企业不断推向海外或者香港资本市场,融资额超过数百亿美元,这对于嗅觉灵敏的外资投行们来说,无疑是一场不容错过的丰盛宴席。
提及外资投行的中国区主要业务,多数与上述的 IPO、股份配售、债券发行相关,以此来赚取不菲的佣金等收入。但外资行要角逐这些项目乃至成功拿下,却并不容易。一方面,他们要面临着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另一方面他们更需要在中国市场上做到更快地 " 入乡随俗 "。
谁能参与这些项目?中国监管部门仍然拥有相当的话语权。一度因为缺少 " 门路 " 而四处碰壁的外资投行,目光逐渐集中到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上。
2005 年摩根大通就搞了个 " 子女聘用计划 ",陆陆续续招了 100 个实习生和全职员工。
摩根大通盛行子女计划时,在他们的雇员名单里,75% 是其承销的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高管子女。
摩根大通的一位高管甚至曾经在邮件中写道:为了赢得 XX 公司的 IPO 业务,我们已经雇佣了好几位这家公司的高管子女,付出了大概 80 万美元的成本,我们一定要把这笔钱赚回来。
仔细算来,摩根大通付出的仅仅是 80 万美元的工资成本,而可能赢得的是超过 2000 万美元的收入,折算下来只有 4% 的销售成本。对精明的投行家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划算的生意了。
不过,故事的最后,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调查,根据调查显示,在长达 7 年的时间里,约有 100 名摩根大通的实习生和全职员工是应外国官员的要求而雇佣的,摩根大通从中获得的利润超过 10 亿美元。美证券交易委员会还称,摩根大通明知此举违反《反海外腐败法》,但是因为利益可观,明知故犯。2016 年,摩根大通同意支付 2.64 亿美元,就美国司法部(DoJ)对此事的调查达成和解。
这种做法并非摩根大通的独家原创。高盛、德银、瑞银、瑞信、花旗、美林,都是 " 子女聘用计划 " 的参与者。多数国际投行都有 " 子女计划 "。监管机构也与其他跨国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花旗集团(Citigroup)、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就类似的招聘做法进行了接触。
四大、私募等其他行业,这类现象也是很常见。几年前,赌王何鸿燊的女儿何超莲就到安永北京所做 A2。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何猷君,也曾在华尔街实习。他还在微博晒照,说自己加班到全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些 VIP 们的招聘和供养,其实是公司一个收益巨大的市场投资。
例如,一个投行想要独占某家估值千亿的大公司上市项目,最好的方法就是赢得公司负责人的认同。恰好这时,这家公司负责人的儿子刚刚从一家海外名校毕业,那么,有什么比将这位太子爷招揽进来担任分析师更高明的做法呢?
你碰到的投资经理,一不小心就要回家继承家业了
" 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能给公司带来哪些业务?" 这个问题,曾广泛流传在外资行招聘圈的问题。
投行就有个说法,四大和投行里面,就两种人,一种是螺丝钉,一种是 VIP。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不具备资源的人,想要走进投行大门,越来越难。而这一现象,如今在一级市场,也非常普遍。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温州鞋王之子钱帆。2020 年底,红蜻蜓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长钱金波先生提名,及董事会审议,同意聘任其子钱帆先生为公司总裁。
红蜻蜓出发温州,其创始人钱金波被称为 " 温州鞋王 ",在红蜻蜓高速发展之际,开店数量超过 4000 家,每月进账两亿多。
不为人知的一个故事是,钱金波之子钱帆在毕业后,并未回家 " 继承家业 ",而是先去往一家位于上海的创投机构工作了一年,在工作之余,他还做起了个人 LP。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钱帆仍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尚承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蜻蜓巢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担任股东。
究其原因,自 2018 年之后,募资越发艰难。GP 为了募资到钱,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对于高净值个人而言,3000 万不算小钱,为何要投给一家接触不久的 VC 机构?除了业绩之外,LP 赋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给 LP 留下一个 " 好印象 ",GP 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赋能已经成了行业普遍现象。
除了为 LP 个人介绍资源之外,为其家人服务也涵盖在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赋能,就是帮助 LP 的孩子找学上、找工作。" 一开始大家只是做公益,去沙漠植树的时候喊上 LP 一边旅游一边带着 LP 和他们的家人体验公益。" 佟单回忆," 后来逐渐开始做游学项目,帮 LP 的孩子留学。"
" 现在孩子们都毕业了,开始找工作,想去金融机构,那怎么办?先去自己家投的 GP 实习镀金。"
这种为 LP 的赋能,最开始来自三方财富机构。为了更好地给高净值个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三方财富机构在赋能方面下了不少力气。比如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听交响乐、深山徒步、财富课堂、各类论坛宣讲 …… 此外,三方财富机构也乐于参加一些公益组织,植树造林、保护动物的同时,带动高净值个人参与其中,一方面,算是多元化主题活动,让更多 LP 参与其中,提高财富机构与个人 LP 的黏性;另外一方面也宣讲自身的公益价值观。
如今,这种做法渗透到 GP 身上。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募资的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同比减少近 40%,募集规模同比减少近 40%。与此同时,中企 IPO 数量 82 家,同比下降 62.4%,较 2021 年下降 87.0%,IPO 市场持续收缩。
退出端的收缩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让整个行业的募资难度持续加剧。过去,行业认为募资将持续二八分化,即只有头部的 20% 机构能够募资,但从现实看,即便是头部 20% 的机构,要完成一期基金的募集,也并不容易。
一家本来谈好的股东突然撤资、各种尽调后石沉大海、出资方被审查、地方引导基金政策变化、签约日期不吉利 ……LP 不出资的原因五花八门,但结果导致了 LP 和 GP 之间共赢的关系,逐渐倒向天平的一侧。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GP 帮助 LP 子女找工作,成为拉近关系的一种方式。
" 我们为了给 LP 闺女一个岗位,特意设立了‘办公室’这个岗位,主要就是做一些文书、秘书以及 IR 方面的工作。" 佟单告诉融中。" 他们自身带有一些高净值客户的关系,方便募资工作。"
昔日彼此信任,信奉 " 你出钱、我出力、共享收益 " 的恩爱搭档,一旦渐生隔阂,甚至开始走上仲裁之路。" 搞好个人关系,不要闹得太僵,支持多一点,对 GP 总是好事。一旦走上诉讼,就更麻烦了。"
对于 LP 和 GP 之间的赋能,或许也将走上新路。
二代接班搞创投
除了去投资机构镀金,不少机构的创始人就是二代本人。
比如劲邦资本。
劲邦资本是劲霸男装旗下从事风险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从 2011 年成立起,管理规模已超过百亿,投资项目也已经过百。
从投资方向看,劲邦资本在发展的早期以消费投资为主,但在 2018 年之后,劲邦资本开始转向新能源、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医药及消费三个大方向进行投资布局。
根据其官网显示,其 IPO 项目数量也不少,包括安达科技、思路迪、天力锂能、亚钾国际、海泰新光、日久光电、熊猫乳业、高测股份、创业黑马、中科电气等 21 个项目。
劲邦资本董事长洪忠信正是劲霸男装创始人 洪肇明之子。
同样是服装企业出发,银鹭也是如此。
银鹭创始人陈清水之子陈朝宗在毕业后,选择从事创投行业。不仅做 LP,也创立了基金投资,下场亲自投项目。
天眼查 APP 显示,陈朝宗名下关联公司超 30 家,是坚果资本、七匹狼创投、启诚资本等多家基金的高管和股东,其中一家关联公司还是知名本土创投机构达晨财智的 LP 之一。
这样的二代并不少见。
与恒大地产、碧桂园等并称为 " 华南五虎 " 的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之子朱一航,同样没有接班父辈家族产业,转身创办了 EDG 电竞俱乐部,还做起了投资。此前,他曾携 19 亿巨资入股广汽蔚来。
做 LP 还不能满足二代们的野心,不少创二代都创办了自己的投资机构。比如香港郑裕彤家族郑志刚创立的 C 资本。
2017 年,郑志刚与郑彦斌联合成立 C 资本。当时,郑志刚曾表示,这是一家面向全球家族的投资俱乐部,致力于连接中西,创建针对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群体并以科技、生活消费、传媒为主的全球生态圈。
此后,他在消费投资领域投出了已经上市的海伦司小酒馆、被誉为 " 港版李子柒 " 的日日煮等网红品牌。
今年 7 月中旬,C 资本宣布与瑞士上市投资公司 Youngtimers AG 达成初步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将成立瑞士上市投资公司 C Capital AG,专注投资亚洲和欧洲市场。
成立至今,C 资本投出了一张包括 Casetify、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商汤科技、SHEIN、思灵机器人、货拉拉等在内的明星项目。
如果说二代做投资最出名的,还是王思聪。
早在 2009 年,不愿意接手万达的王思聪成立了普思资本。并先后投资了乐乐茶、得物、笑果文化、网鱼网咖等四十多个项目。
华谊兄弟掌门人王中军长子王夫也成立集结号资本、富力地产张力之子张量坐拥黑洞投资 …… 二代们纷纷涌入 VC 圈。无论是以 LP 的身份进入机构镀金,还是自己下场做 VC,可以肯定的是,VC 行业,不缺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