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中国最美的客家古城镇 - 广东大埔的百侯镇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中国最美的客家古城镇 - 广东大埔的百侯镇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侯镇 ,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境东部,

中国最美的客家古城镇 - 广东大埔的百侯镇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点击上方“关注”,我们为你分享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侯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境东部,西接湖寮(大埔县城),东连大东、双溪,北靠岩上,南依平原、枫朗两镇。距县城11公里,交通便利,省道茶上线贯穿其中。总面积110.2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百侯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百侯镇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

航拍百侯镇全景

百侯镇中心牌坊

百侯镇的肇庆堂

百侯太史第

百侯人杰地灵,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干部之乡”等美誉。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2019年12月30日,百侯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百侯还是全国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基地之一,被誉为“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百侯镇的“侯山十二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中国历史文化古镇——百侯

百侯镇的肇庆堂

百侯古镇——海源楼

百侯的通议大夫第

百侯的肇庆堂的洋楼

百侯的企南轩和聚奎楼

百侯原名白堠,始于宋代,这一名称,最早可见于旧寨里村“蔡仙人圳”水口旁的宋代石刻。据明、清县志载:原在大产(今大东)所设巡检司署,后曾移驻此。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进士杨之徐倡仪改“白堠”为“百侯”,取“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之意,至民国初年正式采用“百侯”的名字。民国时期先后置百侯区、梅河区署于此,前者包括今百侯、大东、枫朗、双溪4区域。1952年,枫朗、双溪另立石云区。1957年,分立大东乡。1958年,大东乡又合并人百侯公社。1961年,析出大东公社。至此,百侯自立社、区。1986年冬改为镇。

百侯姓氏人文家风家训馆

百侯的南麓公祠

百侯的暄如公祠

百侯历史以来,耕读文化盛行,明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有“诗书世家”、“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的典故流传九州。明清两代,从百侯走出了5位翰林、24位进士和134名举人。清康熙初年,侯南进士杨之徐三个儿子均为翰林。

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

百侯中学老校舍遗址

清末,废科举办新学,侯南步梯小学是全县最早兴办的学校; 1923年创办私立百侯中学是伟大教育学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之一,输送了大批人才。百侯幼儿园创办于1936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农村幼儿园之一,名闻全国。全镇旅外侨胞、港澳台胞、外出干部达4.6万人,且多有建树。现当代百侯社会知名人士有杨兰史、丘泮林、杨应彬、刘兆伦、肖光、 肖月华、杨永松、杨英耀、肖畹香、丘兰生、丘焕波、杨增蕴、杨鸿耀等等。

百侯中国历史文化古镇景区内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展现了当地具有客家特色的“府第式”古民居、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昔日发达的经贸活动场景等。主要遗址有:通议大夫第、肇庆堂、太史第、百侯三十六巷、海源楼等。

百侯文化名镇旅游区位于梅州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南、侯北村,占地约3平方公里,是以古镇保存完好的客家古建筑为依托,展示文风鼎盛的千年客家小镇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景区分为“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虚市旧梦”、“侯北人家”等五个主题片区,是一个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

航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的远景

该景区内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80多座,有中西合璧的肇庆堂海源楼;有九厅十八井的客家府第式建筑的通议大夫第;有悠悠风情与别致风味的三十六巷。游客可徒步沿着乡间小道游玩,观赏田园风光,观看百侯鲤鱼灯舞和五鬼弄金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去百侯中学陶行知纪念馆体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

通议大夫第

通议大夫第位于百侯镇政府侧,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为时任陕西按察使杨缵绪所建。距今250多年,坐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

通议大夫第的正门

通议大夫第远景

通议大夫第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主体分上、中、下三堂,左右共四横(两侧各有两排横屋),为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府第式建筑。虽是平房,但它气势恢宏,结构科学合理,既是一座客家民居,又是一座大官府第。整个建筑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有鲤草高翘而成。屋内抬梁拱斗木瓜敦均雕有各式花草图案,工艺巧究精美。2010年,通议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对通议大夫第进行了保护性维修。

肇庆堂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又名敬修衍庆,是一组中西合璧式客家民居建筑群。由侯南村富商杨敬修的儿子杨荫垣、杨俊三兴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历时五年建成。主体为一栋堂横屋组合式围屋,围屋西北角为附楼,为一栋两层洋楼。

肇庆堂西北角为一栋两层洋楼

肇庆堂主体为一栋堂横屋组合式围屋

肇庆堂大门

肇庆堂西北角的附楼——洋楼建筑

肇庆堂洋楼的钟表装饰

肇庆堂主体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布局,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其装饰艺术总体上既体现了岭南建筑所特有的在朴素中有轻巧、在繁丽中有淡雅、清新活泼的多元特色,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风雨九十余载,肇庆堂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客家建筑的重要载体之一。

外大门屋脊处均有各种花鸟、瑞兽、鱼虾等瓷雕

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有鲤草高翘而成

屋顶上的花卉和动物瓷雕

雕梁画栋

洋楼墙上的浮雕工艺

肇庆堂,包括中堂、下堂和禾坪,左右各有横屋一排共12个房间6个厅。建造的时候,房屋主人特地从福建省、江西省、潮州市等地请来精于建筑、雕刻、绘画的师傅。整座房屋建造三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四雕一画’上。随处可见“四雕一画”,即泥雕、瓷雕、木雕、石雕和梁画,精美绝伦,让人驻足。肇庆堂内所有梁柱、斗拱结构严谨精密,并绘有山水、花鸟、人物,雕凿有龙、狮、虎、豹等图形。每一个都充满着美好的寓意,如横梁上的螃蟹,一公一母,寓意多子多孙,还有科甲之意。整体来看,肇庆堂建筑雕塑造型美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俨然是一幅立体画屏。围屋外的两层小洋楼的彩色玻璃、浮雕工艺都具有西方特色,与传统的客家民居有所区别,同样可圈可点。

海源楼

海源楼位于百侯镇侯南村,坐北向南,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作品,外形欧式,内为中式。总面宽33.37米,总进深20.33米,占地面积约670平方米,建筑面积75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高三层,前后均有宽敞的走廊,柱子有方有圆,为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海源楼

海源楼建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为杨潮荣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赚来巨款所建。它的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而屋顶又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一中一洋相得益彰,为人称道。二、三楼墙面均有精美的灰塑、彩画,室内为木构件组成。海源楼对研究近现代大埔县中西合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百侯迷宫般百侯镇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样。三十六巷位于百侯的核心区域,始建于康熙初年,百侯拒设兵营事件后,杨之徐为抵御流寇,带领村人以六世祖杨安“五星归垣”之坟墓为中心,依照《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念,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巷道,巷道两侧围以高墙,村民房屋都围在高墙之内,可抵御外来入侵。宅第多座西北向东南,避风向阳,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传统思想。

百侯镇三十六巷

百侯镇三十六巷

百侯镇三十六巷

百侯镇三十六巷

过去每条巷道的出口都安装石门,派人守御,打更,定时开关,严控出入,形成现在所见侯南古村落“三十六条巷,巷巷都一样”的布局形态。巷子小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砌而成,整齐划一,形状相似。走在鹅卵石路上,总会好奇且期待下一个路口的建筑。

三十六巷

三十六巷

三十六巷人家

三十六巷人家

三十六巷里有人字巷、大巷口、十八断、陈屋巷、更楼口等等,且三十六巷里古民居众多,有建于明朝的杨氏家庙、种德堂、大书斋,以及众多建于清朝的官厅式古民居,如永庆堂、谷诒堂、永思堂、素谦公祠、百忍楼、继志堂等。在这里,每一座老房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藏在巷子里的理发店等传统手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杨氏家庙

三十六巷

三十六巷

三十六巷的理发店

三十六巷转角茶歇

三十六巷的小绿化

深深的三十六巷和老人

岁月留在三十六巷这些鹅卵石里

百侯人家

百侯人家

三十六巷指示牌

从深邃的三十六巷走出,我们可以直接走到百侯老街。这是百侯古镇上经历三百多年历史沧桑的骑楼式老街。老街有四、五米宽,四百余米长,保存完好的古式石柱;老街骑楼是百侯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历史见证。百侯老街位于侯南村,临梅潭河南岸而建。据当地老人说,以前从北岸望过来,可看到一长排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是一道古朴而有韵味的特色风景。

百侯老街

百侯街在清乾隆年间就初具规模,民国时曾被火烧,后又重修。早年骑楼老街做生意的多数是姓杨的侯南村人,他们靠经营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因而过去有“杨姓食街场”的说法。清乾隆18年(1753 年),为维持市场秩序,打击奸商行为,曾用《通乡公碑》的公告形式昭示众人,以便众人监督。此碑长119 厘米、宽47厘米,1984年修整街道时被挖出,可见当时就有较为规范的市场管理。

百侯老街

百侯老街

从上街头到下街尾,共有一百多间店铺,靠河边北路店铺依次有米店、布店、小吃店、茶烟庄、药店、五金店和杂货店等等。现在也有公家的侯南信用社、人民银行营业部、南京旅社和邮政代办所等等。店铺从东边的街头往西边的街尾依次搭建,一般楼高二、三层,一层卖货,楼上住家。店铺外均留有二米宽的“五家居”,顶上是二楼楼板,为购物者避雨或遮挡太阳而设。“五家居”下面街道两旁是挑箩担来专卖甜年糕、萝卜糕、肉馅糯米糍、芋头糕、肉丸、油炸豆腐角、油炸肉肠等小食品摊贩、以及卖菜卖土特产的临时摊位。

资料图:70年代百侯老街赶圩墟日热闹景象

过去,每逢农历三、六、九墟日,百侯老街人流货物塞得满满的,以致墟市从街头、街尾和临街巷道延伸到近街的地点。百侯老街成为当地的物资集散地。每逢墟日,来赶墟的人数多达五、六千人,本镇边远山村人都到百侯老街赴墟,热闹非凡。老街有许多特色小吃,如薄饼、忆子粄、笋粄、鸭松羹、老鼠粄等……独特的客家风味,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大埔县有“客家传统美食之都”美誉,境内小吃种类繁多,每一道美味,都能让你感受到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体会到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百侯薄饼又称“锦囊藏宝”,已有200余年历史。在百侯镇,百侯薄饼就是这样一道美味,它向世人传递的不仅是其独特风味,还包含了孝道文化。

百侯薄饼

相传清雍正年间,在陕西任职按察使的杨缵绪,为给母亲祝寿,从陕西带回了一位厨艺高超的糕饼师傅,师傅做的薄饼深得杨母欢心,为确保慈母能随时吃到薄饼,杨缵绪便让师傅留在家中,随时可以做些去孝敬母亲。也顺便把做薄饼的手艺传授给家乡父老。从此制作薄饼的技术就在大埔民间流传,当地人结合本地盛产的原料去改善口味,演变成今天的风味小吃。现在,这种客家风味小吃不但在百侯,在大埔县城等地的宾馆、酒楼、食府以至街头大排档、道旁小食摊均有售卖。不少离乡赤子,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后,都要品尝一下此风味食品。

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制作过程

百侯薄饼的饼皮由面粉制成,将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黏结后,用手抓起一团,快速地揸在用炉火加热的专用平底锅上,烤熟时饼薄如纸,即夹起放在盘里。薄饼里面的馅,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量的食用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刚夹起的饼皮里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回味无穷。2014年8月,百侯薄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忆子粄

忆子粄是一种客家传统小吃,起源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道小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在明代,大埔有一位母亲松婶,她非常思念远走台湾的儿子阿根。每逢中秋节,松婶都会做儿子最爱吃的粄,放在月下祈祷儿子的归来。三十年后,阿根终于在那个中秋节回到家乡,与母亲团聚。这种粄因此得名“忆子粄”。明末以后,大埔制作的忆子粄已驰誉埔境。产地逐渐向全县扩展。

忆子粄

制作忆子粄的过程包括准备木耳、香菇、肉末、油豆腐等材料,并用木薯粉制作外皮。制作完成后,用粽子叶包裹,蒸煮20分钟即可食用。这道小吃的特点是皮薄馅料,外观透明,口感细腻。忆子粄多产于百侯、枫朗、湖寮镇一带,而以百侯制作的忆子粄最有名。 忆子粄多出现在除夕、元宵等团圆宴上,后因味美,逐渐成为当地群众每日早点和各种宴会上的一道菜肴,也深得海内外华侨的赞誉。如今,无数归乡游子,回到百侯,必点忆子粄,品尝一下梦里也牵挂着的故乡美味。

鸭松羹

鸭松羹是客家甜品小吃,也是客家保留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道小吃。其制作原料为木薯粉、花生米、糖冬瓜、姜、陈皮碎末、芝麻、水、猪油。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将红糖加适量的水煮稠,用粗纱布过滤,除净杂质,放回锅里,撒上生姜及陈皮碎末等,加上适量的油。待煮沸时,一边把炒熟的生粉用细筛均匀地筛选进稠糖上,一边缓慢地注入油料,并不停地搅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润泽,香气喷发时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老鼠粄

来到客家地区,我们发现这里的小吃都称为粄,如忆子粄、笋粄、豆粄、老鼠粄等,粄不仅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粄也是客家话的独特称谓。 在客家地区,有一类传统食物被统称为“粄”,泛指用米浆所制食品。其实粄是客家特色的一种米食,类似于闽南人的“粿”。一般是以大米为主,磨出粄浆,再挤去多余的水份就成米浆,或用糯米粉、木薯粉等。

笋粄

粄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bǎn。字从米,从反,反亦声,为古汉语,也写作䉽或䬳。《玉篇》记载:“粄,米饼。” “粄”作为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唯独客家话里保留了下来,相当于常说的“糕”,其他方言基本不用,“粄”就成为了客家方言的特色词。对客家人而言,粄不仅是客家人特有的风味小吃的词汇表达,也早已融入了客家文化当中。

艾粄

客家粄常见的有萝卜粄、鸡屎藤粄、苎叶粄、喜粄、糍粑粄、艾粄、甜粄、老鼠粄、笋粄、草粄、仙人粄、红团粄、碗粄、芋头粄、捆粄、细粄、味酵粄、酿粄、煎粄、麦粄、豆沙粄、发粄、红薯粄等,这些都是客家人最钟爱的食物。

萝卜粄

客家人的一切,几乎都与先祖的不断迁徙奔波有关。晋代,一支支原居住在中原的汉族人因不堪战乱纷扰向南迁徙,从此开启了他们与子孙后代五次大迁徙的旅程。路途艰苦,生存是第一要义,自然做不出太精细的食物,唯一要求是能长时间保存,又能方便路上食用,粄类食品便成为首选。如今的客家粄类食品便是客族在迁徙、定居后文化间相融合的产物,其原料多为大米、糯米、粘米等,包裹的馅料也丰富多样,口感不甚精致。客家人善于发挥食物最大的可能性,让并不奢华的原料做成的平凡的食物里滋长出了刺激味蕾的客家风味,也蕴含了客家人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午在百侯老街美餐各色小吃,短暂休息后继续逛逛。我建议大家到百侯中学看看。百侯中学坐落在百侯镇的廓岭之麓,梅河之滨,她的前身是联益中学。百侯中学,为梅州市一级学校,是全国第三个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基地,是南方学陶的发祥地,享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美誉。百侯中学保留有早期校门校舍遗址,在广场上树立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汉白玉雕塑,还有新建的陶行知大楼和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大楼

孩子们聚集在陶行知雕塑前合影

树立在百侯老街和梅河交叉口的行知路牌

百侯历史文化名镇景区还会定期组织表演舞狮、舞龙、鲤鱼灯舞等文化活动。舞龙灯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在大埔,舞龙活动盛兴,各乡镇均有不同特色的舞龙形式,殊途同归的是他们均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于是舞龙也就成为了当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舞狮是汉民族传统的娱乐舞蹈活动,历史悠久,《汉书·礼乐志》就有关于舞狮的记载,在客家人心目中,狮是瑞狮,象征如意吉祥,这一娱乐舞蹈活动在百侯一直长盛不衰。

舞狮

舞龙

鲤鱼灯舞

鲤鱼灯舞又叫“五鲤跳龙门”,最早的活动地为百侯镇的侯南村,是族人杨缵绪从陕西带回。杨缵绪,清康熙辛丑进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任陕西按察使。依此计算,大埔侯南村的鲤鱼灯舞始于240多年前。鲤鱼灯舞属花鸟鱼虫一类的抒情民间舞蹈。它寄物寓言,借助舞蹈艺术形象思维的比兴手法,通过拟人化的舞蹈动作和语言,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同时,人们还把鲤鱼祝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在汉族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活动中,人们用舞鲤来迎新岁、贺新春、闹元宵,对新的一年、新的岁月寄予美好的期望。

上一期:广东梅县的松口镇

下一期:福建龙岩的长汀古城

说明:本系列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中国最美客家古城镇,没有排名顺序,最美也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希望大家别纠结,因为每一处都是值得大家去探访的美丽家园!

#茶有道道# 为你分享和传播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最美的客家古城镇# #广东大埔的百侯镇# #百侯镇#

#最美中国# #最美中国古城镇# #中国乡村#

申明: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纠错改正。

本文为文旅指南,其初心是分享给大家阅读参考,如引用等有错误请评论区点评。

相关文章

    ​重估美团:增长在哪,还有多大空间

    ​重估美团:增长在哪,还有多大空间

    ​清朝时期十大奇案

    ​清朝时期十大奇案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这里有一份儿童甲病大全,你认识几个?

    ​这里有一份儿童甲病大全,你认识几个?

    ​清朝大小和卓叛乱

    ​拒绝低价,喜茶说了算?

    ​赶上延迟退休的年轻人,决定加入养老行业

    ​赶上延迟退休的年轻人,决定加入养老行业

    ​AI时代,服务器厂商能否打破薄利的命运?

    ​AI时代,服务器厂商能否打破薄利的命运?

    ​菜鸟暗度陈仓

    ​菜鸟暗度陈仓

    ​9岁女童在病房被猥亵之后

    ​9岁女童在病房被猥亵之后

    ​为什么IBM的市值只有微软的十六分之一?

    ​苹果还是应该造汽车

    ​苹果还是应该造汽车

    ​博通:“买买买” 铺就 “万亿” 路?

    ​博通:“买买买” 铺就 “万亿” 路?

    ​咖啡茶饮疯狂拓店,点位不够抢了

    ​中国火了千年的网红城市,有点神

    ​中国火了千年的网红城市,有点神

    ​跟踪了100多家消费企业H1,我们总结出5个趋势

    ​月饼和卖月饼的人,困在销量里

    ​月饼和卖月饼的人,困在销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