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个区县地名来历(衡水各区县名称从哪儿来的)
衡水个区县地名来历(衡水各区县名称从哪儿来的)
衡水属于河北省地级市,是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衡水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为环渤海区域“黄金十字交叉处”。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涌现出了董仲舒、孔颖达、高适、孙犁等知名人物。
桃城区
桃城区前身为县级衡水市,由衡水县演变而来。
西汉时为桃县地,东汉时曾设桃城驿。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衡水县,以后历代归属虽屡有变更,而境域大体没变。1996年7月,衡水地区撤销,设立地级衡水市。原县级衡水市改为桃城区。
冀州区
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现冀州区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现冀州区境属巨鹿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州治始由邺(今临漳县邺镇)迁至信都(今冀州市),直至民国初年废州改县。衡水大县分开,冀县、枣强划出,合为冀县。
1993年9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冀县撤县建市。2016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冀州市,设立衡水市冀州区,以原冀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冀州区的行政区域。
深州市
“以州西故深池为名”,汉初设县,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年),迁至吴家庄(今深州市城区),直至隋初废州改县。1994年6月,撤县建市。深州历史悠久,是形意拳的发源地,全国武术之乡。
枣强县
据《畿辅通志》,枣强古时盛产红枣,早在战国时期此地就以蒸煮枣油闻名于世,并且因此得名枣强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到西汉时,这里更是“枣木强盛”,所以命名为枣强。但正史地理志中仍皆作“栆疆”(“疆”与“强”同音同义),直到《明史·地理》始改作“强”字。
武邑县
今武邑县境在夏时称武罗国,即后羿贤臣武罗之封邑。汉初置县后基本沿用“武邑”之名至今。“武邑”二字当与古代武罗国有一定关系。
武强县
县名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因古时境内武强山得名。清同治《畿辅通志》载:“武强山,州东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晋置县名取此”。二是因武强侯国得名。《太平寰宇记》曰:“武强汉为侯国,西晋于其城置武强县,因古城以之。”意即武强县因武强古城而名,而武强古城又因汉代封武强侯国得名。
饶阳县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县始置,以长安君封饶而得名,因县南有饶河而名为饶阳,即饶河之阳。
安平县
安平自汉高祖时置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因“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安平是革命老区,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等均在这里创建,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和发祥地。
故城县
蒙古至元元年(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始置故城县,县治所设于漳南故城,故名故城县。自此,“故城县”名始标记于册。
景县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景县地域在秦之前称为“条”,置县后名称几经变更。至元代,驻东光之景州迁此,州县并存。续至明初,除县存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景县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阜城县
西汉高祖年间(前206?-前195年)始置阜成县。《太平寰宇记》载,阜城县境地势高且多土岗沙丘,为求物阜民丰,取《尚书》“阜成于民”之义,故名“阜成县”。后改“成”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