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类”降压药会致癌?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至少应该知道的5件事
“普利类”降压药会致癌?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至少应该知道的5件事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应该引起重视,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普利”类降压药,可以温和、持久的降压,并保护靶器官的功能,被临床广泛应用,也是大众非常熟悉的一种药物。但最近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总是有人咨询:长期吃“普利”类降压药,会不会导致肺癌?今天药师给大家扒一扒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以及长期服用“普利”类药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致癌”的说法从何而来?
这种说法是2018年医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得出了一个结论:与“沙坦类”降压药相比,“普利类“降压药使用时间超过5年后,肺癌的发生率更高,比“沙坦类”降压药高14%。文章发表后经过媒体的炒作发酵,传播成为“普利类”药物有致癌的风险,使很多正在服用这类药物高血压患者感到焦虑和恐慌。实际上这个研究结论并没有引起业内太多的关注,因为专业人士都认为临床意义不大。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普利类”降压药会致癌,高血压患者可以放心地遵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换药,血压不稳比莫须有的肺癌更可怕。
二、“普利类”药物的特点和优势有哪些?
普利类药物包括一代的卡托普利,二代的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第三代的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等。对于患有心衰、心肌梗死、肥厚性心肌病的高血压患者,“普利类”药物有非常强大的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延长衰败的心脏的使用寿命;对于有蛋白尿的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使用“普利类”药物可以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这些特征和优势,使“普利类”药物特别适合伴有慢性心衰及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三、长期服用“普利类”药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这是服用几乎所有的降压药都要遵循的原则,从小到大,慢慢地调试适合自己的剂量,尤其是对降压药敏感的老年人。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人群,由于普利类药物可以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在保证不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下,服用可以承受的最大剂量。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就要谨慎加量了,如果发现肌酐逐渐升高,要及时就医调整剂量。
2、降压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如果服用“普利类”药物的过程中发现降压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是刚开始服用的话不必心急,因为这类药物通常需要3-4周的时间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果长期服用仍然效果不佳,就要考虑联合用药了,加用小剂量的利尿剂或者钙离子拮抗剂等。
3、长期服用会耐药吗?
很多长期服用的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耐药的问题,那么“普利类”药物也会耐药吗?并不会,坚持规律服用,这类药物的降压效果持续而稳定,如果降压效果不好了,要考虑到疾病的进展,或者自身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肥胖、吸烟、饮酒等。血压控制得好也不要擅自减停,以免血压反弹带来不良后果。
4、哪些人不适合服用“普利类”药物?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这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具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也是不可以使用的。同时服用了“止痛药”比如布洛芬、扶他林、塞来昔布等,会影响“普利类”药物的降压效果,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肾衰,所以要注意这两种药物不可以同时服用。
5、“普利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干咳是“普利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10%-30%,与服用的剂量无关,而且也不会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而耐受,所以如果干咳的情况严重,就要考虑更换药物了。高血钾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联合保钾利尿剂比如螺内酯时更容易发生,所以要注意监测血钾水平,调整用药方案。“普利类”药物还可能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一旦发现要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