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道破刘备必亡内因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道破刘备必亡内因 前言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深受读者喜爱。这部小说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实后面还有一句,道破刘备必亡内因

前言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深受读者喜爱。这部小说展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百年间的历史变革,特别是那段乱世中的英雄豪杰时代。其中,诸葛亮被刻画成备受世人喜爱的智慧谋士。

在小说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刘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会见了水镜先生,两人在草庐中交谈。水镜先生提到:“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番话成为了刘备招揽诸葛亮和庞统的引子。

刘备听闻此言而激动不已,他想知道卧龙和凤雏到底是谁。然而,水镜先生并未直接透露,而是以一种玄虚的方式引发刘备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卧龙和凤雏分别指的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随后成功招募了诸葛亮和庞统,并得到了他们的忠诚。但为什么尽管有了卧龙和凤雏的帮助,刘备仍然没有一统天下,振兴汉室呢?

这就要来聊一聊,“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后面那句话了。

一、巧遇草庐,龙凤皆在手

南阳一带清名的隐士水镜高人,向来不问世事,长于占卜预言。有一次刘备偶然得见水镜先生,两人便在草庐中对弈谈天。刘备向水镜吐露想要匡复汉室之心时,水镜默默点头,说出了一语惊人的预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当时还不得水镜真意的刘备听后大喜,连忙追问卧龙凤雏是何人。水镜却不再回答,徒留刘备一头雾水。

这一预言犹如天启神谕,深深烙印在刘备心中,成为他日后招贤纳士的重要指引。经过多方打听,刘备终于明白卧龙凤雏分别是隐居在荆州的诸葛亮和江东的庞统。为了匡汉救国,刘备不惜南下三顾茅庐,诚心招揽隐逸多年的诸葛亮出山助他。

诸葛亮起初坚辞不就,要刘备自己建立功业。刘备一心想召唤卧龙以扶大汉,只得推心置腹与诸葛亮诉说救国救民之志。诸葛亮见刘备赤诚之心,遂答应与他共谋大事。他意识到刘备确实具备成就大业的潜力和魄力,值得自己付出心血。而自己若不出山相助,只怕刘备难以迅速崛起,拯救苍生于乱世灾难之中。

至于凤雏庞统,本与东吴关系甚好,一心只想投靠孙权。奈何孙权猜忌庞统过人的才能,不敢重用。失意的庞统在无奈之下,才决定前来投奔刘备。虽然并非庞统本意,但对刘备来说,龙凤双全,正是水镜所预言的盛景。

得知水镜高人的预言后,刘备如获至宝,倾其所有之力获得了卧龙凤雏。此时的他心中喜悦无比,仿佛天命就握在手中。他坚信得到两大奇才辅佐,天下统一指日可待。

二、凤雏早逝,荆州不保

得庞统后,刘备便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谋划军国大事。

诸葛亮深谙军事之道,主张精兵简政。他整顿军纪,操练士卒,很快就将蜀军打造成一支训练有素、听令如流的精锐之师。在对外关系上,他提出“联吴抗魏”的策略,希望联合孙权力量对抗北方的曹操。诸葛亮明察秋毫,判断准确,让刘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而庞统则凭借其过人眼光和谋略,多次破解敌人阴谋,出奇制胜。当孙夫人意图暗害刘备之时,庞统便识破其阴谋;高沛、韩玄欲行刺刘备,也被庞统及时察觉。在军国大事上,庞统与诸葛亮合力,诸事小心谨慎,充分发挥凤雏辅佐之效。

能得如此智囊,刘备大喜过望。他感叹自己运气不错,得到水镜指点,让龙凤之才尽入麾下,自己的夙愿指日可待。

然而好景不长,命运多舛的刘备在获得卧龙之后,凤雏却早早飞走。建安二十四年,庞统身染重病,竟不治身亡。时年仅三十六岁。

凤雏的早逝,使刘备心中惋惜不已。圆梦中的喜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沉重哀痛。他深感天妒英才,夺去了自己麾下仅有的几个顶尖谋士之一。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日后刘备在荆州的战略失误。

建安二十五年,关羽在荆州境内大败曹仁,一时间声势大振。当时诸葛亮建议关羽采取守势,固守荆州。然而骄傲自大的关羽不听,带兵深入中原攻打樊城、襄阳。

此时若有庞统在,定能出面劝阻关羽,避免其过于穷兵黩武。庞统明察秋毫,洞悉人心,比起诸葛亮的稳重内敛,更擅长说服务实的关羽。但庞统已逝,关羽无人可制,终至覆亡。荆州损失殆尽,也成为日后蜀汉危局的重要诱因。

刘备此时无比怨恨命运无常,早早夺去了庞统这位心腹大将。否则关羽定不会覆军毙命,自己也不会白白损失荆州这个立国基业。一场痛定思痛的教训,让刘备后悔不已。

三、子初法正双亡,刘备误蹈覆辙

除卧龙凤雏外,水镜先生后来又补充了一句极为重要的预言:“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子初即刘备心腹刘巴,孝直则是蜀汉重要谋士法正。

刘巴本为曹操麾下大将,后在江陵之战后投降刘备。尽管两人曾站在战场的两端,但刘巴归顺后,便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他才思敏捷,善于文墨,为刘备制定了很多施政方略。

法正则由刘璋手下小官起家,后来也归顺刘备。法正谋虑缜密,善于逢场作戏,屡次帮助刘备化险为夷。两人均是刘备麾下得力幕僚。

章武二年,刘巴不幸病逝。章武三年,法正也告别人世。子初与孝直的双双早逝,无疑是刘备江山的重大损失。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备措手不及。两个心腹辅佐相继离世,如失去左膀右臂。尤其法正谋虑之深远,难以取代。刘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痛苦之中。

尤其是法正的离世,更直接导致了刘备伐吴一役的惨败。建安二十四年,法正曾劝谏刘备,不要轻举妄动,从长计议。然而法正一死,刘备便执意发动了倾国之力伐吴的冒险举动。

结果一如法正生前预料,蜀军溃败,刘备只能狼狈撤退。自此吴蜀关系决裂,蜀汉国力大损。若非法正于关键时刻早逝,或许能化解刘备的冲动,避免这场毁灭性的惨败。

刘备无比懊悔,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法正的谏言,埋下了日后蜀汉衰败的原因。一时间,他几乎绝望了,认为水镜高人的预言已经落空,自己这一生恐怕难以达成救国救民的宏愿。

四、孤掌难鸣,诸葛亮独撑大局

法正说的不错,“葛亮志在匡扶大汉”。获得卧龙、凤雏之后,刘备一度大喜,认为天下可望。然而子初、孝直早逝,加之凤雏庞统过早离世,刘备最终还是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宏愿。

刘备驾崩后,重任落到了诸葛亮一人肩上。

诸葛亮深知法正的预言不虚,明白汉室兴衰系于人事。可即使心中明镜似的,他也无力回天。

能人辈出的盛世已经一去不返,朝中只剩自己一人独撑大局。诸葛亮沉重的担当起救国重任,与日俱增的压力几乎将他压垮。

然而为了刘备,为了蜀汉百姓,他必须挺直脊梁,忍受命运的无奈与捉弄。斗转星移,时运不济,诸葛亮明白一人无力回天,但他仍然选择继续拼搏,只为心中那一缕对光明未来的坚持。

于是诸葛亮只能独自承担起撑起蜀汉江山的重任。他勤政爱民,精心培养人才,并联吴休养生息,以图日后北伐中原。

六次北伐,诸葛亮鞠躬尽瘁,只为刘备未完的夙愿。可惜木已成舟,蜀汉国力不足与魏抗衡。最后壮志未酬,他还是在五丈原上壮烈牺牲,抱憾而终。

水镜先生的预言成真,蜀汉最终没能一统三国。诸葛孤掌难鸣,也未能扭转乾坤。

但我们绝不能因果论,将诸葛亮一生的努力归结为命运作祟。正因为有他不懈努力,蜀汉国祚得以延续;正因为有他一往无前,蜀汉才成为三国鼎立之一脚。

诸葛亮和他的故事,永远是历史上千古佳话。也让后人看到,一个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悲剧、命运擦肩而过。先是荆州遭遇挫折,又接连失去心腹谋士。任谁遭遇这样的命运折磨,都难免心生绝望。

然而诸葛亮没有放弃,只是更加倍努力拼搏。因为他知道,历史并不会因为个人遭遇而停滞脚步。既来之,则安之。他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心中理想。

也许最终三国未能合一,但诸葛亮并没有失败。在最困难的时期,他成为了蜀汉百姓的希望。正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苦难中顽强赴死,历史才会流传千古,成为后人振奋人心的故事。

诸葛亮的一生,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政治家的胸怀与手腕,更是人性的伟大与崇高。悲剧常使英雄衬托出炽烈的光芒,而他的光芒将永远指引着历史前行的方向。

结语

水镜先生的预言道出了历史发展的关键,让我们洞见种种成就与败绩的背后因由。人事莫测,历史波澜壮阔,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力而为、追求理想。无论成败如何,勇于正视命运,满怀热忱地生活,才是我们人生的归宿。

诸葛亮和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后人在逆境中仍要奋力前行。历史并不会因个人经历而改变轨迹,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家国情怀,热血奋斗,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解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

    ​解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

    ​传承优良家风

    ​传承优良家风

    ​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

    ​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普拉多博物馆

    ​王阳明心学精华语录100句

    ​全国美食小吃

    ​全国美食小吃

    ​如何下载BT种子文件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

    ​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迪丽热巴的人品是多好

    ​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迪丽热巴的人品是多好

    ​女大学生朱力亚感染艾滋病的故事

    ​女大学生朱力亚感染艾滋病的故事

    ​北京军区历任司令员、政治委员

    ​北京军区历任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国十大航空公司

    ​中国十大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