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避火图的背后:船厂噩梦·城市之殇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避火图的背后:船厂噩梦·城市之殇 ——城市记忆 吉林市有座望云山,在市区的西北角,离你家很近。 这座山,有叫它玄天岭的,又有叫炮台山的。平日里,抹去沉重的意味,自己做

避火图的背后:船厂噩梦·城市之殇

——城市记忆

吉林市有座望云山,在市区的西北角,离你家很近。

这座山,有叫它玄天岭的,又有叫炮台山的。平日里,抹去沉重的意味,自己做主,把“望云山”放在了第一位。其实,炮台山、望云山都包含在玄天岭之中,为长白山的余脉。

曾经去过四次望云山,朋友说这山上有座真武庙,重建后改名“玄帝观”,需要人手帮助张罗张罗,且与道长联系过了,要去磋商磋商,不巧的是,道长临时有事,没见上面。你一顿拍照,拿了一些道家文化书籍回来。然后,告诉朋友:没时间做道家的事。实在对不起了。

很普通的一座山,林木郁郁葱葱,也有些遭受劫掠的凄凉样子。第二次去才知道,那里有个坎卦象的青砖避火图,很有来头。过去看看,还穿着红色羽绒服在避火图前拍了照。

母亲说你是水命,自从与避火图拍照,赶上火烧连营了,一直在上火,从这座城市烧到那座城市,历时两三个月,最后火攻腮帮子,脸也肿得跟馒头似的。或许是凑巧,或许真是命犯,水火不相容,你没能力灭火,便被它的强势扰乱了阵脚。不该在此留影。

后来到这里,再没敢近前。自己笑话自己,恁迷信。

这一次的火攻,让你对“避火图”有了深究其意的想法。于是,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发现迷信的不光是你,很有来头的“避火图”,背后却是一场一场的船厂噩梦与城市之殇。

民国时期,吉林市街全景(来自网络)

吉林市的木材税关,门匾上写的是“吉林木税税捐局”,其院门、栅栏、台阶全是木材(1934年6月出版的老照片,来自图游华夏网)

自古以来,“火烧船厂”之说,经久地烙印在吉林城。

特别是清朝年间的多次大火,给人们留下深深的痛。也难怪,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吉林城,在群山的拥围之下,占尽了资源优势,因而朝廷在此建造船厂,战舰和运粮船多是用的木头。小城据此得“船厂”之名。且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移住吉林乌拉,既监督造船,又准备了大量红松,建造了与一千五百多年前扶余王城一样的木栅城作为屏障,城墙大面积使用了红松原木“结林为栅”。木头城墙,挡人挡不住火。

再就是,吉林市水系发达,木头的作用被发挥到极致,更为火攻提供了造势条件。

地处松花江畔的小城,河网、水泡子、水沟密布,城下暗流涌动。人们或是用木板覆盖,或是搭桥行路,甚至街道也由木板铺设,北大街、西大街、通天街、船营街……那时都曾是木板街路。加之护城河的木质链接,城池有如建在岛上。就连松花江上最早的一座大型水上浮桥,也是木制的。到了民国,张作相主政吉林时,还建了木制江堤和栈道。如今,木城曾经的一道道独特风景,渐行渐远,已无踪迹可寻。但它留下的一场场大火,可是让人记着。

吉林市昌和胡同一处木架构民居(1934年6月出版的老照片,来自图游华夏网)

吉林市松花江畔码头,堆满了从上游林区筏运而来的木头。右前方的尖顶“哥特式”建筑即是1917年动工的天主教堂(1925年1月出版的老照片,来自图游华夏网)

还有,城区内的官家和客栈、居民房屋所用梁柱、椽檩、炕沿、窗棂等等也多为木质。院墙也采用木板,即“板障子”围拢,特别是有些客栈的四周,包括松花江畔的“水院子”全用木垛堆积或做成木板栅栏,蔚为壮观。人们烧柴做饭、取暖,院子里或街边的薪柴比比皆是。且人们的一应生产生活用品,也是木制品占主角。

名副其实的“木城”,同时也留下严重的火灾隐患。

松花江上的木筏、独木船(1941年9月出版的老照片,来自图游华夏网)

据史料载,自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吉林建城至吉林解放之日,烧毁房屋百间以上的巨大火灾有十余起。历数火灾的严重程度,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的大火烧毁房屋700余间,将军衙署也被烧毁。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大火,烧毁房屋2000余间,民房商铺损失无数,大火横扫大半个吉林城,殃及永吉州文庙,即吉林文庙,变作一堆瓦砾,满目疮痍,唯有魁星楼逃过火劫。

乾隆五十六年,即1790年大火的第二年,船厂正在修复重建之际,有一位自称通晓易经八卦,可以治理大火的理事厅王姓幕友,以自己的见识和理解,按照“四象定位”的卦象,建议在城北高山,也就是玄天岭处修建坎卦图石,以避城内大火。

从自然环境上看,松花江呈S形环吉林市穿城而过,有人说类似八卦图的阴阳仪。那么,这一域即风水学中的北玄武。玄天即为北方天空之意。

这位神人给出的理由是:“吉林城木多火旺,缺水,故多火患。北方玄武为水,修此坎卦图石可以旺水,镇住‘天火’。初一十五,岁时祭之,祈求北极真武帝护佑,方可以旺水镇住火灾,保住一方平安”。

吉林将军恒秀,是满洲旗人,崇信水神,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当即采纳了他的建议,修建了坎卦图石,即民间所说的“避火图”于玄天岭之上。

吉林市玄天岭上复建后的坎卦图石,也为“避火图”

这方“避火图”为青砖磨砖对缝,直径约为五丈,《易经》中的八经卦坎卦符号用汉白玉白石条镶嵌在图石之上,黄色琉璃瓦顶盖,建造得相当考究。人们顶礼膜拜,虔诚奉祀,对此深信不疑。

可是,由于吉林城过多的木制建造和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木,“避火图”并未阻止火患接二连三的发生。嘉庆十一年,即1806年,吉林城再遭火灾肆虐,8000余间房屋遁入火中。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3月25日大火,烧毁官民房屋2500余间。“河南街不戒于火,自牛马行桥南、城隍庙左右延及军府,所有果子楼、街道厅、番役房、电报、税局、各公所均毁。又值狂风,自(中)午至亥(21-23时)始息。西至同发栈,北至后鱼行,东至源升庆,迤南直至顺成当、三道码头,南北江沿只剩宋进士炳文一家。灾情之重从来未有。”

宣统三年,即1911年4月10日,被称作“辛亥大火”的那场火患,起自西江沿倴城馆,烧至东北的巴虎门,东南至河南街、三道码头,北至北大街,纵横四五里,燃尽50000余间房屋,繁华市区、各官衙署以及图书馆、医院、电报局等大半个城化为灰烬。其中,几条主要街路和吉林将军衙门也都毁于大火。其过火之处死伤无数,城内三分之二百姓受灾,造成巨大损失,为吉林市建城以来,过火面积之最。

宣统三年(1911年)“火烧船厂”后,官府为安抚百姓张贴的告示(图片来自网络)

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场吉林城的灭顶之灾中,巨商牛子厚家的牛家商号源升庆、恒升庆等无一损失。牛子厚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接济远近贫穷者,且设粥锅,施舍棉衣,人称“牛善人”。有记载称,吉林大火之际,数百乞丐在路上焚香,呼天抢地地祈祷神灵,保全牛宅之财产。精诚所至,果然感天动地,火至北大街源升庆、河南街恒生庆时,风向忽转,真的让牛家避开了火灾。北大街两边的街市除了牛家的店铺安然无恙,其他多已成为废墟。不仅商号无损,冲天大火还避过宅院,让牛家完整无缺,奇了怪了。

更蹊跷的是,1930年3月18日晚,吉林城西的“永吉电影园”正在上演卓别林主演的《火烧美人》时,意外发生火灾,88人遇难,数百人伤残。这场火灾的伤亡人数是“火烧船厂”后死人最多的一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去过几次永吉电影院看电影,在临江门那里,当时归属北京路上的吉林市电影公司。

船厂百姓相信“上苍佑善”,至于那个“避火图”,被民国年代崇尚科学的学生们一轰声给推倒了。后来,得以重建,也许它的“避火”其意,是对善者才施以保护的吧。

有人说,玄天岭上的“坎卦图石”仅现一坎卦,余卦皆不见,故称之为“坎卦孤悬”,为吉林市八景之一。那么,你想是不是因之能量呈弱象,无法承载发展之快的大城之力呢?

不得而知,却是多次发生与木城无干的火患,那又是为什么呢?

在有限的资料和你的记忆里,建国以来有这样几次大的火灾。

1979年12月18日14时许,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厂发生大爆炸。

那天,好信儿的你记不得什么情况,还跑去了离现场很近的松花江一带的四川路去观看。在咣、咣的爆炸声中,原来的几个白色的大圆球,已经黑了巴黢,东倒西歪了。远远望去,支离破碎的场面,爆炸发生地附近的住宅,有的人家玻璃都被震碎了。

后来得知,是因一个液化气球罐焊接处破裂,导致液体流出,沉到地沟里。离液化气厂几百米远的吉林市苗圃工地,正给职工杀年猪,退猪毛的火和沟里跑出来的液化气相遇,导火索一样的火苗,没多久就引燃了那个裂缝的大罐,紧接着大院内大大小小9个球罐和地面的卧罐以及8000多个民用液化气罐相继爆炸。

据讲,杀猪的27个人被烧死,加上液化气站的职工,死亡人数超30之多。

多年以后,那几个白色大罐还在眼前,在太阳的映照下,带着光芒的亮色与之相比的惨烈场面已然深印心底。

话说,距煤气公司大爆炸后的15年,即1994年,一年发生了两起重大火灾事故。

一是6月29日凌晨,位于吉林市河南街南侧的凤凰大酒店失火。失火的当天,过去一趟。烟尘中,对这个酒店的损失程度不甚清楚,却是对一道之隔的东方商厦的大玻璃陈列窗被烤得火热留下印象。

那天,天气炎热,玻璃的温度比天气高多了。以往,由于工作关系,你曾多次去过凤凰大酒店的前身,即国营实习饭店,它的主管单位是吉林市饮食公司。这个饭店,无论天气怎么炎热,一进门就有种凉森森的感觉。从它的外形到内部装修陈列看,很厚重的,不是那种一般饭店的样子,吉林市当时很少见到这样的饭店。却原来,当年它曾是吉林市颇气派的四层和兴隆百货,无论门窗、阳台等的设计都是带着洋味儿的欧式建筑,其商业影响力更因其引领了时尚潮流而带给人们新鲜感。

旦夕之间的焚毁,想要烧你没商量。

时隔四个半月,即11月15日,位于松花江南岸,吉林大街100号的吉林市博物馆大火更甚。火灾由博物馆承租的银都夜总会引发,其6800平米主体建筑连同众多珍贵馆藏付之一炬。你的一位朋友曾为博物馆独立编写的20万字的吉林地区文物遗址分布档案并征集的珍贵文物以及个人的重要研究资料在火灾中燃烧殆尽。

博物馆顺吉林大街南北走向,北面的图书室是你经常去的地方,你办理了借书证,每隔一段时间过去换取新书。这些,仿佛一夜之间不存在了。流连那段时光,解放大路上的新图书馆建成,你则很少去了。

2004年2月15日,位于长春路上的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火灾。

具体时间是11时30分左右,商厦共五层。其中,一层和二层是商场,三层是洗浴中心,四层是台球厅,五层是歌舞厅。起火地点在商场二层,四个多小时后火势被扑灭。

正赶上星期天,在家休息的你接到单位电话,让马上到东关宾馆开会,要在那里处理火灾事件。当时的总经理说,这个宾馆经常接待外事口的客人,怕是影响正常服务。最后,落实到松花江岸西面的吉林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作为指挥所。

中百商厦火灾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中百商厦,即是原来的八商店,归你局后来改名的吉林市商业委员会管辖,市委市政府动员各委办局,对火灾中54名逝者的家属负责包保。还有70余名伤者以及受损商户,分别由市、局包保,共同处理。

对逝者家属的包保划分为两个组,你负责其中的一个组,即31人。后来,又和一个组的同事具体负责9名伤者的善后处理,一直持续了几个月。最终查明造成火灾的原因,为中百商厦伟业电器行雇员于某在仓库吸烟引燃可燃物所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一个烟头断送了54条生命,教训相当深重。

这场大火,让时任市长引咎辞职,你曾听过他在吉林市市委礼堂讲过“边际效应”。火灾的当晚,他在居住的楼前,躬身走进门洞……

2010年11月5日9时17分许,位于吉林市船营区珲春街12号,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吉林市商业大厦,由于电气线路短路,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5830平方米,持续燃烧十二小时有余,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

初冬天气,有点微冷。当时的浓烟像极了水墨画,浓黑浓黑,逐渐地蔓延开,遮住了半个城。你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怎样,几百人的服务、经营队伍,加上顾客,不敢想了。常去大厦里逛,曾风光一时。五层的大厦有小百和鞋城、家具商场、舞蹈学校和健身馆。有位中学同学在里面做生意多年,后来见之没事。可是,19个鲜活的生命,却是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时刻。触目惊心。

船厂噩梦,城市之殇,带给人们惨痛的教训。

此外,还有人为纵火。即吉林省立女子中学教学楼,也叫第十中学,在文革当中被造反派焚毁。这所学校创办于1921年,为吉林市第一所女子中学,逐步被社会认可和教育当局的承认,成为官办学校。至1929年,时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拨专款,聘请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审定设计图纸,在省城东莱门,即吉林市天主教堂东北侧修建了女子中学新校舍。二层建筑造型,打的是石头基础,砖瓦结构。弧形窄窗,样式典雅美观。

1967年8月16日,由于两派斗争,女中遭至大量燃烧弹,即自制汽油瓶子的投掷,大火燃烧了四个多小时才被扑灭,215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礼堂,还有教学器材及办公用品,损失近25万元。

你在1984年,在这里进行了成人高考。中午休息时,在江城广场摇橹人那儿的马路牙子上,吃了随身带的麻花。当时,不知这样一段历史,更没见到过那座精美的建筑,而是在校舍北面的一排小平房里考的。

紧接着的一个火灾,发生在1985年前后的一个夏天,全省在吉林市召开商业系统防火工作会议,会还没开完,青岛副食着火了。不知大火怎么烧起来的,只记得正在开会的女经理从会场赶到现场,却是没能阻止火的蔓延。那时,这个副食商店在原牛马行老菜楼的斜对面,大道北侧。大火烧到了什么程度不清楚,应该是没有太大的损失,以至于网上和资料中这场火灾的记录你找不到丝毫痕迹。

以上火灾,除开吉林女中人为纵火,其余多是不经意间的错失酿成后患。

还是在2005年的时候,玄天岭上那块被推倒的“坎卦图石”,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复建。你想,对于百姓来说,这“避火图”的确是镇城之宝。最起码,它是对一场场大火中逝去的生命,用以这样的形式加以凭吊,也是纪念,也是一种警示。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往期热文

Hot Events

李洪安:知青,是我一生的底气(三)

李洪安:知青,是我一生的底气(二)

李洪安:知青,是我一生的底气(一)

渔民后代——胡建冬印尼巴厘岛生命流年

返乡知青钟可闻:走出那片土地

王庆高的知青记忆:蹉跎岁月 人生磨砺

这里也有灵魂的栖息地——走读宋庄蜜蜂书店

杨都荣:北大荒,成就了我的两段姻缘

花冈川之殇,永远的悲歌

于淑华:科尔沁草原木里图,我的第二故乡

刘世杰,雕刻时光之美

在蜚声世界的“微笑”面前,静默伫立

只听花开 不见花落

杨辉:漫谈“吉林三杰”

知青烙印-杨春芳:找个农民做丈夫

天空和大地的礼物——黄灵香轻散文《在忘川酒馆》

湖南知青-罗崇德:回望兰家坳

知青纪事-李荫棠:短暂的记忆

知青记忆-金伟信:纸上的公墓

一个特殊知青群体的共同记忆

知青故事——艾丁:“春苗”生涯

知青生活——杨求真:乡下,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后知青时代——陈光亚:历经坎坷让我坚强

上山下乡——回忆集体户生活

END

世态记录者,灵魂倾听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