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6散热真进步了?实测进步巨大,“火龙果”成历史
iPhone16散热真进步了?实测进步巨大,“火龙果”成历史
2024 年 9 月 10 日凌晨 1 点,Apple 如约举行 " 高光时刻 " 线上发布会,发布了 Apple Watch、AirPods、iPhone 三大产品线内的多款新品,其中备受瞩目的 iPhone 16 系列共有如下升级点 :
1. 相机控制按钮(雷科技已输出按钮专项评测内容,可全网搜索查看);
2. A18Pro(雷科技已输出性能专项评测内容,可全网搜索查看);
3. 更强散热。
那么 iPhone 16 系列散热(以及性能)表现到底如何?雷科技在第一时间购买了设备(非 " 媒体机 ",不需要 " 考虑苹果感受 " 的客观评测),并进行了专门的散热评测。在分享我们的评测结论前,先聊一下 iPhone 一直被诟病的 " 祖传发热 " 问题。
在安卓手机市场,散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管是旗舰手机还是性能手机,你都能看到厂商用大篇幅来介绍最新的散热设计,并表示这会显著提升你的游戏和日常使用体验。
手机发热的问题历久弥新,每一代芯片甚至每一款手机,都会有人对此提出疑问:" 玩游戏发烫吗?日常使用发烫吗?",久而久之地,大家都建立了一个观念:散热很重要。
散热确实很重要,手机发烫不仅影响握持,还意味着芯片很有可能因为过热而降频,避免高温对其余零件造成影响,降低则会导致手机变得卡顿。但是,就在安卓手机将散热作为宣传点时,却有一个手机巨头多年来都 " 无动于衷 "。
图源:小米
在 iPhone 16 系列之前,苹果的散热一直都是个大问题,虽然苹果也有做屏幕散热膜、增加导热材料,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成效甚微。随着芯片性能的上涨,单纯的制程工艺升级已经不能解决性能提升带来的功耗问题,加之苹果所采用的双层主板设计,也进一步阻碍了芯片的散热,造成严重的热量堆积。
特别是在 iPhone 15 系列发布后,因为极易出现高温降频等问题,一度被用户戏称为 " 火龙果 ",虽然在后续的更新中解决了高温问题,但是本质上是通过优化降频曲线,降低性能的方式来实现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散热不足的问题。
当 A18 系列芯片的性能再次增强,并且增大 NPU 面积后,苹果终于也扛不住了,大喊:我也要做散热!
或许正是 iPhone 15 系列的经历过于惨痛,所以在 iPhone 16 系列发布前,就有传闻称这一代 iPhone 会进行散热升级,加入均热板等已经被安卓用烂的散热技术。
在发布会上,苹果称:
iPhone16 改进了手机的发热表现 : 具体来说其将 CPU 放在了主板中间的位置,并改进了手机的散热结构。根据 Apple 的说法,这让 iPhone16 玩游戏时持续性能的提升最高达 30%(看看就好)。A18 芯片的加入也让 iPhone16 可以运行某些只能在 15Pro 机型上运行的视频,比如 Ubisoft 即将发布的刺客信条幻景。
iPhone16Pro 同样以改进内部布局的方式提升了散热表现,官方称高达 20%,此外也同样获得了电池续航时间的提升。
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在 iPhone 16 系列正式发布后的拆机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苹果所说的「新一代散热设计」。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新设计的金属屏蔽罩覆盖芯片,然后通过导热贴将热量传递到金属中框,通过金属中框将热量引导到外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大量的改动,就可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图源:B 站
从拆解视频中其实可以看到,金属屏蔽罩的面积并不大,导热片的面积也是如此,唯一让人称道的金属均热板,目前来看也没有增加更多的散热设计,并没有像安卓旗舰那样,通过多种散热材料以及增加导热模块的方式来分散热量,加快热量的传递。
这里可以看一下小米 14 Pro 的散热设计,金属均热板延伸到主板位置,通过导热结构直接相连,同时对 CMOS 等硬件也做了单独的散热设计,并且在内部结构里见缝插针地塞入了更多的导热模组。
图源:B 站
即使如此,小米 14 Pro 在游玩《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时,仍然无法避免机身发烫等问题。当然,机身发烫并非一定是坏事,除了会让你握持手感明显下降,抓不住手机外,机身温度高也说明热量没有堆积在芯片附近,而是被传导到机身上,实际上是提升了手机在长时间高功耗状态下的使用体验。
换句话说,用握持体验换性能体验,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如此,毕竟热量总得找一个地方疏导,不是边框就是后盖,堆积在内部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糟糕。
那么问题来了,iPhone 16 的新散热设计,真的有效吗?而热量得到释放的 iPhone 16,在日常使用中机身温度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在日常使用中,导致手机出现高温状况的,基本是长时间游戏和拍摄 4K 视频两种情况。其中游戏时的发烫问题最让人难以接受,因为多数 " 榨干性能 " 的手游都是需要双手游玩的 3D 游戏,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只手必须抓着手机的上半部分,那里往往是手机最烫的地方。
所以,我首先测试了游戏状态下的手机温度,在室内温度为 26 度的情况下,持续半小时的《崩坏:星穹铁道》游戏后,iPhone 16 的机身最高温度为 43.2 度,小米 14 的机身最高温度为 37.2 度。
图源:雷科技 左为 iPhone 16 右为小米 14
可见温度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实际上手时能明显感觉到 iPhone 16 的上半部分发烫,而小米 14 只是感觉温热。
虽然在旗舰手机里,43.2 度算不上是什么特别高的温度,但是凡事就怕对比,在小米 14 的 37.2 度衬托下,iPhone 16 的温度明显高出不少。
然后我又进行了长时间的 4K60 帧录像测试,在持续 30 分钟的录像后,iPhone 16 的最高温度为 44.1 度,小米 14 的最高温度为 43.8 度,两者都没有出现高温警告,一切如常,估计直接录像到没电关机都是轻轻松松的。
不过,空调房里的温度只能代表我们一部分使用场景,户外高温下的温度表现又如何呢?
图源:雷科技
在外界温度为 30 度时,半小时的《崩坏:星穹铁道》测试后,iPhone 16 的最高温度为 44.5 度,左下角的温度也不低,达到 39.4 度。
上侧边框温度为 41.5 度,下侧为 39.3 度。
作为对比,小米 14 此时的温度为 38.5 度。
侧边框为 38.1 度和 37.7 度。
虽然环境温度上升了 4 度,但是从测试来看,机身温度上升并不大。
而在后续的 4K 录像测试中,结果却与在室内时有所不同,持续录像 30 分钟后,iPhone 16 的最高温度为 44.6 度,小米则是 45.8 度,iPhone 16 的表现反而优于小米 14。
然后我对边框的温度进行了记录,结果却有点意外,iPhone 16 的边框温度差距十分明显,底部仅为 36 度,而上半部分则是 43.1 度。
小米 14 则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上半部分为 43.1 度,下半部分为 44.4 度。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 iPhone 16 与小米 14 在散热设计上的不同,iPhone 16 仅对芯片散热进行了升级,并没有改动 CMOS 模组的散热,所以 CMOS 的热量无法传导到机身的下半部分,而是全部堆积在上半部分。
而在小米 14 的拆解中,可以看到 CMOS 是有单独设计散热结构,并且与均热板相连,所以热量并传导到整个机身。
不过,从中也能看出小米 14 的 CMOS 发热情况明显比 iPhone 16 严重,即使在更高效的散热系统支持下,其机身温度也依然高于 iPhone 16。
但是,在 4K 录像上以微弱优势胜出的 iPhone 16,依然无法解释为啥打游戏时的温度会比小米 14 高这么多。虽然从 iPhone 16 的帧率来看,几乎没有波动的帧率曲线和接近 60 帧的平均帧数确实让人忍不住点个赞,但是 43.2 度也确实是高了一些。
你觉得散热测试到此就结束了?并没有,其实还有一个平常大家关注度不算高的问题:结束应用后,手机要花多少时间回到正常温度?iPhone 16 给出的答案是 3 分钟。
在结束测试后的 3 分钟,我对 iPhone 16 的温度再次进行测试,最高温度仅为 35.9 度,侧边温度则是 34.9 度。
作为对比,小米 14 此时的最高温为 42.2 度,侧边温度为 39.9 度。
这组数据意味着 iPhone 16 的热交换效率确实不差,甚至比同样尺寸且同样采用铝合金边框的小米 14 要好上不少,而且内部的积热问题不严重,很快就完成了热量的传导。
最后来说说结论吧,在整个测试过程中,iPhone 16 和小米 14 都没有出现卡顿和高温警告等问题,而且 iPhone 16 的表现与前代相比确实有着明显提升。
因为 iPhone 16 的 A18 芯片性能与 iPhone 15 Pro 的 A17 Pro 几乎没有区别,而 iPhone 15 Pro 的「火龙果」称号估计大家也还没忘记。此前测试时后盖的最高温度直接突破 50 度(26 度室温状态下),而 iPhone 16 在相同的性能表现下,即使是 30 度室外环境的最高温度也只有 45 度左右。
换言之,在日常使用中,即使是烈日下,只要不是长时间的 4K60 帧录像和游玩大型 3D 游戏,基本上都不会出现过热等问题。而在室内环境下,基本上随便折腾都不会再出现 iPhone 15 Pro 那样化身「火龙」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