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在小众平台狂飙,两年半拿下5.7亿元
大卖在小众平台狂飙,两年半拿下5.7亿元
文 | 亿恩
不久前,很多卖家在浏览致欧科技的半年报时,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 OTTO 这个电商平台。都震惊于致欧科技在短短 6 个月内,竟在这样一个小众电商平台拿下了 1.8 亿元的 GMV。
众所周知,在亚马逊封号潮后,跨境电商卖家就加快了在小众电商平台布局的步伐,包括德国的 OTTO、波兰的 Allegro、法国的 Cdiscount、日本的 Rakuten、俄罗斯的 Ozon 等等。
很多人或许没有想到,最先传出喜报的,竟然是德国的 OTTO。这也让卖家对德国,或者说整个欧洲电商市场又有了新的认识。
事实上,除了盯上各国本土小众电商平台,卖家对国内新兴跨境电商平台的布局更深,态度更积极。目前他们主要集中在 SHEIN、Temu、TikTok 这三个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卖家们积极探索各类营销策略。
整体来看,前者中国卖家数量少,竞争不那么激烈,但入驻难度较高,比如,部分平台仅能通过邀请制入驻。这就使得中国卖家需要具备更高的资质和实力才有机会进入。后者中国卖家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
但入驻相对容易一些,并且因为是中国的电商平台,团队成员大多是中国人,所以沟通起来会顺畅许多。这样在处理各类事务,如平台规则解读、问题咨询、合作协商等方面,都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减少因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误解和障碍,为卖家提供了一个相对友好的入驻和运营环境。
大卖在德国小众平台狂飙,两年半挣了 5.7 亿元
致欧科技在 OTTO 平台的发展速度极快,根据财报,2022 年、2023 年,致欧科技在该平台营收分别为 1.38 亿元和 2.5 亿元,同比涨幅 80.99%。
到了今年,这种强劲的增长态势继续得以保持,仅仅用了 6 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收入 1.85 亿元,这一收入数额已经达到了去年整年营收的 74%。同比涨幅高达 97.11%。
随着营收的上涨,平台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目前,来自 OTTO 的营收占主营业务比重 5.04%。虽然比重不大,但已足够令其超过独立站,成为致欧科技营收的第二大渠道,仅次于亚马逊。而且该平台是致欧科技布局的所有 B2C 平台中增长最快的渠道。
整体来看,两年半时间,致欧科技在 OTTO 的总营收达到了 5.73 亿元。一个小众平台竟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着实震惊了不少人。
然而,若对 OTTO 有所了解便会知晓,其在欧洲电商市场中的表现十分显著,尤其在德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OTTO 成立于 1949 年,是欧图集团(OTTO Group)旗下的核心电商平台。最初以邮购零售业务起家,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推出电商模式。如今已发展成为德国本土最大的在线零售电商平台,在德国电商企业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亚马逊。
2023 年,OTTO 的商品销售总额 ( GMV ) 达到 65 亿欧元。截至 2024 年 4 月,其活跃用户 1170 万,相当于德国总人口(2023 年 8448.2 万人)的 13.85%。similarweb 数据显示,其 8 月全球总访问量为 5032 万,日访问量超 162 万。
在所有流量渠道中,直接访问和自然搜索占比高达 87%,付费搜索流量极少。这种流量结构充分表明,OTTO 在德国 / 欧洲已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当地民众高度认可,无需大量投入广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渣打银行、《理财周刊》和邓白氏(Dun&Bradstreet)联手发布的《2023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OTTO Group 在全球跨境电商 50 强中排名第九,是欧洲唯一进入前 10 的平台。
2019 年,OTTO 开始开放第三方卖家市场,第二年(2020 年),开启中国招商之旅。不过采取的是限量邀请审核制,严格控制卖家数量和品质,确保平台良性竞争环境。比如,在 2023 年,OTTO 平台仅向中国卖家限量开放了 75 个入驻名额。今年初,欧图中国(OTTO China)CEO 徐贝西表示,2024 年可能会把邀请入驻的卖家席位控制在 50 个左右。
因此,多年来,成功入驻 OTTO 的中国卖家并不多。今年 5 月,有德国媒体报道,该平台总卖家数 6500 个。根据其他消息,2023 年,该平台上的中国卖家约 300 个。
作为入驻该平台的首批中国出海品牌,致欧科技获得了更多曝光和销售机会,近几年发展迅猛。关注致欧科技的人都知道,它的主战场在欧洲。财报数据显示,2023 年,致欧科技在欧洲地区的营收 37.29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 56.18%。而 OTTO 对其在欧洲市场的拓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当前,致欧科技三大产品品牌在该平台均有产品在售,包括家居品牌 SONGMICS、风格家具品牌 VASAGLE 及宠物家居品牌 Feandrea。
除了致欧科技,3C 大卖石头科技也已经入驻 OTTO。其产品在该平台的销售表现不错,多款智能扫地机器人获得了 "Sehr beliebt(很受欢迎)" 标签。整体来看,其产品在该平台的好评率较高,比如,一款双滚刷、3D 避障的扫地机器人,有将近 80% 的人给出了五星好评。
一位消费者表示,他是在 YouTube 上被种草的,买到手后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晚上我让它在一楼运行,非常安静,而且当我起床时发现,地毯、地板被清扫得很干净,确实是生活的好帮手,真后悔没有早点买。"
欧洲电商市场,不止亚马逊
在欧洲,亚马逊业务范围覆盖了多个国家,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瑞典等。2023 年,其在欧洲的营收超过了 530 亿欧元。
就欧洲整体而言,亚马逊是访问量最多的电商平台。similarweb 数据显示,2023 年 8 月,亚马逊以 13 亿次的月访问量遥遥领先于 eBay 等平台。
但其实,亚马逊并不是欧洲电商市场的唯一主角,众多本土电商平台共同组成了另外一个多元世界。它们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精准把握,建立起了与当地消费者更为紧密的联系。
这些平台流量大,中国卖家数量少,对众多国内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谓欧洲市场 " 新绿洲 "。虽然其中一些平台入驻要求较高,但后期的收获也颇丰。以下是值得卖家关注的几个欧洲本土电商平台:
Allegro
在波兰,Allegro 是最大的电商平台,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被称为波兰的 " 淘宝 "。不久前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Allegro 商品销售总额(GMV)135.7 亿兹罗提(约 33.7 亿美元),商品交易数量达到 3.052 亿件。此外,平台活跃买家数量从去年的 1420 万增加到 1480 万。
similarweb 数据显示,今年 8 月 Allegro 的月访问量将近 2 个亿,日均访问量超过 600 万。这个访问量,放眼全球也是相当拿得出手的。与如此庞大的流量相比,平台上的卖家并不算多(仅 15 万),来自中国的卖家更少(占比仅为个位数)。
最近两年,Allegro 加快了中国招商的步伐,有兴趣的卖家可以尝试入驻。
Fruugo
英国最大的支持全球销售的本土电商平台,今年 9 月 12 日刚重启在华招商。Fruugo 成立于 2008 年,起源于芬兰,后来成为英国的公司。其业务遍布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 46 个国家。其中,2023 年,该平台销售额前十的国家为瑞士、瑞典、德国、英国、挪威、荷兰、丹麦、澳大利亚、比利时、芬兰。北欧国家占了十分之四。
Fruugo 平台的热销品类包括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花园用品、汽车配件等,同时也包括运动类、宠物、母婴、美妆等产品。平台的主要流量来源为谷歌购物。其费用模式是 " 无销售,无费用 ",只收取交易额的 15% 作为服务费(不含增值税)及总交易额(含税)的 2.35% 的资金处理费。
该公司曾被《金融时报》评选为 2021 年欧洲 1000 家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2022 年销售额达 6500 万英镑。
2019 年,Fruugo 开始在中国招商,当时许多卖家通过大量铺货的方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eMAG
罗马尼亚本土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在东南欧电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eMAG 成立于 2001 年,拥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史。早期主要专注于罗马尼亚市场,之后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如今已经覆盖到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等国家。
similarweb 数据显示,今年 8 月,eMAG 的全球月访问量 3163 万,日均访问量超百万。其中,90% 的流量均来自罗马尼亚。
目前,eMAG 拥有超过 900 万活跃用户,活跃卖家约 6 万,中国卖家数量稀少,约在 1200 左右。显然,对于中国卖家来说,eMAG 是一个具有潜力的跨境电商平台。
有消息显示,早前入驻的卖家已经有人交出不错的成绩单。一位主攻西欧市场的深圳卖家表示,其成功入驻 eMAG 后,陆续将亚马逊在售产品和新开发产品同步到该平台,仅十个月,销量就翻了 15 倍。
eMAG 平台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卖家在平台上的总 GMV 同比增长超过 300%,其中有 10 个品牌单月销售额突破 100 万欧元。
Cdiscount
法国本土极具影响力的全类目电商平台,同时也是欧洲较早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其业务不仅覆盖法国本土,还延伸至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similarweb 数据显示,今年 8 月,Cdiscount 的全球月访问量 2874 万,日均访问量超 92 万。其中,91% 的流量均来自法国,少量来自比利时、摩洛哥等国家。据该平台中国区负责人此前在演讲中称,Cdiscount 活跃用户超 1700 万,第三方卖家近万名。
Cdiscount 早在 2015 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招商,相对于其他欧洲本土平台而言,接触中国卖家较早。因此现在中国卖家数量在第三方卖家中占比不算少,约三分之一。
法国电商销售联合会 fevad 的报告显示,2023 年法国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 10.5%,达到了 1599 亿欧元。电子商务占零售贸易总额的 10%。随着法国电商规模持续增长,Cdiscount 有望进一步发展。
Zalando
德国除了有 OTTO,Zalando 发展得也不错。Zalando 最初专注于鞋类销售,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逐渐涵盖了服装、配饰等更广泛的时尚品类。zalando 是德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前两名是亚马逊和 OTTO。
Zalando 在 Digital Commerce 360 的欧洲数据库中排名第五。该数据库根据年网络销售额对该地区 500 家最大的在线零售商进行了排名。
similarweb 数据显示,今年 8 月,Zalando 的全球月访问量 2738 万,日均访问量将近 90 万。其中,92% 的流量全部来自法国,其余来自瑞士、土耳其、荷兰和奥地利。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Zalando 的活跃用户数量为 4980 万。
RetailX 在 2023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 10% 的欧洲 Top1000 零售商和品牌在 Zalando 上进行销售,其中 18% 的 Top1000 在该网站上积极销售产品。
Zalando 是开放中国卖家入驻的,但是入驻要求相对严格,比如卖家须已开通独立网店等。
Pccomponentes
成立于 2005 年,是西班牙最大的电子类平台,产品范围覆盖电视、手机、游戏、相机、大小型电器、智能家居等,商品种类超 10 万种。2021 年,Pccomponentes 独立用户数已达 4500 万,订阅者数量超 290 万。
similarweb 数据显示,今年 8 月,Pccomponentes 的全球月访问量 1257 万,日均访问量将超 40 万。受众 70% 都是男性,年龄在 25-34 岁范围的受众最多,占比 31.36%。此前有消息显示,该平台年访问量高达 9.1 亿。
与其他欧洲本土电商平台不同,Pccomponentes 在扩张上一直很克制,成立将近 20 年,一直稳坐大本营,并未广泛在其他国家设立独立站点。而且与中国卖家的接触也比较晚,直至去年底才开始在中国招商。这对于 3C 卖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据悉,中国的电子产品在西班牙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中智能手机的表现尤为出色,小米、华为等在当地拥有大量用户。此外,中国的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产品,也因具有价格优势和良好的性能,在西班牙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卖家入驻像 Pccomponentes 这样尚未被大量 " 涉足 " 的平台,极有可能会迎来一番全新的机遇。
国内新兴跨境平台海外崛起,大卖布局渐深
不久前,人们在赛维时代发布的半年报里发现了一个 " 惊喜 "。该公司不仅同时布局了新兴平台 TikTok、Temu,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赛维时代在 Temu 和 TikTok 分别营收 6.06 千万元和 2.37 千万元。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TikTok 平台的营收涨幅惊人,高达 10700.2%。
凭借这个营收,Temu 和 TikTok 一举跃升为赛维时代创收的第三大平台和第四大平台。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依照当前的发展态势,赛维时代今年在 Temu 的营收极有可能突破亿元。因此,虽然两个平台半年总收入不足 1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仅 2.0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Temu 和 TikTok 在总营收中的贡献率必定会越来越高。
近几年,TikTok、Temu、SHEIN 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策略,在海外市场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塑造了出海新格局。为了捉住这波新机会,众多卖家纷纷登车。除了赛维时代,华凯易佰、有棵树等大卖均在财报中表示已经关注或布局这些平台。
有棵树称,公司在深耕 Amazon、AliExpress 等主流第三方平台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力 Shopee、Lazada 等新兴平台,并在尝试拓展如拼多多海外版 Temu 等新生平台。
华凯易佰也根据业务特性,针对 TikTok 和 Temu 做了不同的销售规划。
据悉,TikTok 平台已成为华凯易佰精品业务增长的关键渠道,精品业务团队积极适应平台政策、把握平台红利,主要通过与 KOL 合作以及广告投放等方式,持续突破自身界限,迎接新的增长机遇。
泛品业务充分发挥中国商品高性价比优势,积极拓展新兴 Temu 平台,通过数据化管理和自研信息化系统实现高效、精准铺货,打造泛品业务的极致性价比,适配全球消费降级趋势,实现泛品业务的增长飞轮。
TikTok、Temu、SHEIN 作为新兴大势平台,为众多国内卖家拓展了流量入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TikTok 不仅是卖家的销售平台,也是宣传阵地。赛维时代表示,TikTok 平台除正常的产品销售外,也是公司做品牌推广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