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二
论语·学而篇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过来是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孝悌,而他却喜欢触犯统治者,很少见;不喜欢触犯统治者却喜欢造反,没有这样的人。君子致力于根本的建立,根本建立了所有的道理都有了。孝悌啊,就是仁的根本!
这段话在《论语》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透露出两点信息:第一,论语讲究对生活实际的观察和科学推论,不凭空论道。第二,古圣先贤在寻找本。第三,仁的根本是孝悌。
论语的一些言论来源于生活观察,一个孝悌的人不会触犯统治者,不会触犯统治者的人不会造反,这些都是有子的生活观察。加上作者的推断,得出一个孝悌的人不会造反的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间接关系推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追求道的根本。孔子的师父老子曾经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在这里,有子认为道的根本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至于为什么,有子并未给出自己的理由。但是有子本人认为自己找到了道的真谛。
孝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传承了几千年,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里仁与孝悌的内涵还未展开,我们只明确了道的根本是仁,仁的根本是孝悌。孝悌的人不会造反,可以认为仁有利于统治者。这是不是可以认为孔子的弟子就是谄媚统治者呢,我不这样认为,这是由子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为了人民的福祉思考得出的结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人民的力量薄弱,要想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只能寄希望于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士大夫都投身于服务统治者中。都是这个内在逻辑的推动,中国的士大夫是不是仁,可以说仁也。
其次,将孝悌有利于家庭的和谐,而根据论语的推断式思维,家庭的和谐有利于国家的和谐。因为国家是有无数个大小的家庭、家族组成的。
这样,通过孝悌、仁,道,将中国社会的个人、家庭、国家紧密地串了起来。构建了一个稳定的社会,为中国服务了几千年,这中间很大程度上,还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福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