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加坡做外卖生意,收入过亿
我在新加坡做外卖生意,收入过亿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昭晰,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虎嗅注:本文发自新加坡,为新加坡商业观察系列《滚雪球》第一篇稿件,聚焦外卖市场。《滚雪球》系列呈现细分商业赛道现状,体现新加坡商业环境变迁,为出海新加坡的大小玩家提供样本与案例。如果你是扎根新加坡的创业者,出海企业,或者是长期关注新加坡的投资人,请持续关注本系列,也欢迎你分享行业线索。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闷热潮湿的南洋午夜,国内朋友发来锅包肉和辣子鸡的靓照馋你,你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于是乎,横卧床榻的你点开外卖 app,打算无论如何也要斥巨资满足一次自己在异乡的口腹之欲。
随后,你发现麦当劳的配送费高达 7.7 新币(约合人民币 42 元),超出了麦辣鸡腿堡的价格。当然了,如果只点一个汉堡,还要付出 2 新币(约合人民币 10.7 元)的服务费,以弥补低客单价带给餐厅的损失。
而中餐厅不是已经闭餐,就是远。一家刚进入新加坡的湖南菜品牌,皱皮辣椒炒牛肉 42.3 新币(约合人民币 226.3 元),配送费 7.1 新币(约合人民币 38 元),配送时间 55 分钟起。
你突然觉得自己没那么饿了。
近十年内,无数创业者企图在海外复刻美团、饿了么在国内的成功,但在各个国家都面临着本地化难
题。
新加坡唐人街外卖,StarTaster 星食客迪拜拜托拜托,温超 Wemart英国熊猫外卖 hungrypanda美国Gesoo, Weee!, Chowbus澳大利亚掌上澳洲加拿大饭团外卖,馋猫,暖洋洋,Tutti,小红车外卖 Food Hwy Canada, F.O.D. 饭点德国锦食送 JSS,乐本 LEBENDA泰国飞象,悟空外卖 Gokoo Food,Sendhere马来西亚松鼠米团菲律宾菲快送
国家 / 地区 | 华人外卖平台名称(不完全统计) |
---|
信息来源:智象及网络信息
唐人街外卖(Deliverychinatown)创立近五年,是目前新加坡最大的中餐外卖平台,注册用户 50 万,月活 10 万,入驻商家超 4000 家,GMV2 千万新币(约合人民币 1.07 亿元),已实现新加坡市场盈利。创始人田野是一位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非典型性东北人,在新加坡多年的生活和工作让他渐渐带上了柔和的南洋口音。
新加坡外卖市场承袭了整个国家消费市场的特质:物价高、人力成本高、总量相对小。在这样的市场里,研发、运营、营销成本骤增,配送费居高不下,且无法像中国市场那样以用户总量取胜。
2023 年 11 月,Bloomberg 报道,美团在认真考虑收购 foodpande 的东南亚业务,但仅半个月后,美团方对分析师表示,据他们研究,要盈利是 " 不可能的 "。
但新加坡市场仍有着巨大消费潜力,这是东南亚最大的中餐外卖市场之一。数据库公司 Statista 数据显示,新加坡在线外卖市场预计到 2027 年将拥有 369 万用户。墨腾创投 ( Momentum Works ) 首席执行长李江玕也表示,新加坡市场仍有成长空间,但业者需具备更高效率。
墨腾创投最新发布的《东南亚送餐服务业报告》指出,截至 2023 年底,Grab 是东南亚最大送餐平台,占整体市场商品交易总额的 55%(94 亿美元)。foodpanda 及 gojek 分占 15.8% 及 10.5%,其市场商品交易总额分别下跌 12.9% 及 10%。虾皮 ( Shopee Food ) 及 LINE MAN 各占 8.8% 及 8.1%,虾皮成长约 6 成,LINE MAN 在泰国亦取得双位数增幅。
数据来源:墨腾创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中国创业者如何与传统外卖平台竞争,争得一席之地?在有限的市场体量中,如何利用中国互联网的经验,拓展业务方向?
初期,解决问题
" 疫情把很多中餐商家逼上了 Grab。" 一位在新加坡从业二十年的投资人告诉我,多数新加坡中餐厅并非主动加入巨头型外卖平台。
一方面,巨头话语权高,往往佣金比例高达 30% 以上。另一方面,中餐厅备餐时间长,一旦订单超时,平台政策时常给顾客直接免单。这对平均客单价高达普通餐食 3-4 倍的中餐厅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但巨头的管理较为标准化,不会为细分品类改变平台策略,因此,新加坡市场需要更理解中餐文化,提供更完备中餐商家服务的外卖平台出现。
这是唐人街外卖的机会。田野告诉我,唐人街外卖 " 不卷低价外卖费,做好服务 "。同时,田野希望效仿 Costco 模式,打造专属于中餐爱好者的中餐畅享会员系统,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中餐福利和折扣,形成 O2O 商业闭环。这也成了唐人街外卖的主要经营特色。
2019 年,唐人街外卖成立,游说了很多 Grab、foodpanda 没有的中餐厅入驻。一方面,唐人街外卖只收取商家 25% 佣金,远低于 Grab 等平台。同时,唐人街外卖更理解中餐的制作逻辑与所需时间。Computer Science 出身的田野带领技术团队设计的系统,可以根据每家餐食的出餐特点,灵活估算出备餐时间,并在外卖界面直接显示,给顾客心理准备。
" 中国经验 " 和新加坡有诸多不适配的地方。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企业可以不急于追求盈利,而是着眼于增长(比如说,在开始盈利前,拼多多 2018 年 -2020 年累计亏损 230 亿)。但新加坡业务量小,需要追求高效可持续的营收方式。
作者在新加坡路上偶遇的唐人街外卖推广
初期,唐人街外卖在用户上投入的钱不算多。2019 年,新加坡有着中国社交媒体上明显的流量洼地,田野迅速设计出小程序,在微信进行拓客。他采用微信群私域运营、砍价、分享裂变等国内市场熟悉的玩法," 一天 2000 多个新客,拉新效率很高。"
目前,唐人街外卖最常用的推广渠道是微信、小红书和 Google。
最难克服的是物流问题。新加坡人力成本高,骑手供给不足。在唐人街外卖,平均运费是 8 新币每单。到日销 1000 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匹配不上骑手的问题," 有时候一单要加价到 40 新币运费 ",平台宁愿贴钱也要把客单完成。
曾经,各大平台为了抢人,和骑手签全职合约。但自从 2017 年,东南亚明星团购、外卖平台 HonestBee 不堪全约骑手重负中止业务后,所有平台都不再签约骑手,改为 freelancer 制度。
唐人街外卖成立之初就专注全城配送,因为中餐客户粘性强,口味挑剔,很多中餐特色餐厅的忠实客户不管住得多远,都希望能点到那几家的外卖。
" 三公里内是我们补贴最凶的距离段,三公里内骑手送一单最少 10 新币(约合人民币 53 元)成本,但我们只能收用户不到 3 新币。" 近距离配送需要很高的订单密度才能形成盈利,但新加坡市场并无法支撑,因此近距离配送亏损严重。远距离配送,因为本身运费门槛的原因,订单金额比较大,容易实现盈利,也成为唐人街外卖的特色服务。
为了应对运力供给的困境," 绑住 " 骑手,各大平台都有激励政策。唐人街外卖的骑手每天做到 9 单、15 单、30 单、40 单、60 单,能相应拿到 14 新币、19 新币、27 新币、33 新币、39 新币的补贴。比较活跃的骑手往往每天都能送到 30 单以上。
唐人街外卖 APP 骑手端截图
平台风格也会影响骑手的喜好。很多骑手选择唐人街外卖,是因为不喜欢快节奏、多线程的忙碌配送。唐人街外卖以全岛配送为主,很多骑手开车送外卖,能够安静、舒适地配送较长里程的一单,赚取几倍于小单的配送费。
红利退潮
2020 年,疫情影响下,东南亚外卖业务激增 183%(墨腾创投数据)。唐人街外卖 2019 年创立,2020 年 GMV 同比增长十倍,达 1500 万人民币。2021 年上半年,客单量平均月增长超过 30%。2021 年,唐人街外卖完成百万美元 Pre-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前宝洁亚太区高管以及家族企业等。
借此东风,唐人街外卖尝试了很多业务拓展,但最终于 2021 年砍掉团购业务,2022 年砍掉生鲜业务,专注于外卖。
生鲜业务在疫情期间很吃香,刚启动时,唐人街外卖采购生鲜、打包送到用户家,一个月就能做到 50 万新币营业额。然而,唐人街外卖虽然有流量,但没有供应链积累,也没有专业生鲜买手,选品和采购能力都不强。
为此,公司成立了单独部门,牵扯了 5、6 位员工进来,都没能获得大的业务突破。最终,田野决定直接引入好的生鲜商家,让商家在唐人街外卖平台售卖,实现更小运营成本的流量变现。
唐人街外卖也在进军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的生意做得顺利,但越南并不容易,最终淡出了越南市场。
拓展越南市场很容易。新币对比越南盾很有优势,因此唐人街外卖给商家和骑手的奖励看着无比丰厚,BD 谈得极其顺利," 盘店盘得很疯狂 "。
然而,田野逐渐意识到,越南市场盘店容易,但下单用户很少,且本地用户以下单咖啡为主,客单价低,很难盈利。于是,还是选择了中止投入,维持现有业务,现在唐人街外卖在越南胡志明和河内还能正常下单。
疫情给行业带来了红利,也给平台带来了试错的机会。但红利终将退去。
疫情后期,东南亚外卖市场整体回落。截至 2023 年底,东南亚送餐服务业的市场商品交易总额达 171 亿美元,已连续两年仅成长 5%,远低于 2020 年及 2021 年的成长率 183% 及 30%。其中,新加坡市场的市场商品交易总额未能增长。
Grab、foodpanda 、Deliveroo 三大玩家削减成本以维持生计:Grab 告诉员工,公司将冻结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并削减差旅和费用预算。;Foodpanda 进行了两轮裁员;Deliveroo 裁掉了近 10% 的全球员工。
唐人街外卖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掉了十几个点。
更有甚者,2023 年,经济环境和资本环境都不乐观。" 互联网行业其实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传统行业了,也没有太多资本故事可讲。"
一位新加坡本地投资人也告诉我,哪怕创业公司赌的是未来资本风向转好,也必须在近几年韬光养晦,才有机会接住周期的馈赠。
因此,田野认为公司的健康存活更为重要,提升盈利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横向扩张,降本增效
上述投资人告诉我,一两年之后,全球经济走低影响下,新加坡商业环境会迎来大洗牌:" 只做外卖或者生鲜的品牌,尤其是业务量小的,很难坚持下去。"
这对于 2024 年目标是扩大盈利的唐人街外卖来说,意味着横向的业务拓展,同时降本增效。
首先,发力海外市场。田野判断,新加坡中餐外卖市场收规模限制,唐人街外卖又已经在越南市场最小化经营,马来西亚成为今年发力的重点。
" 马来西亚市场很容易盈利。" 田野说,马来西亚的骑手资源丰富且低价。中餐的高客单价(平均几十新币)能够支撑给骑手的高佣金。在马来西亚,唐人街外卖甚至仅需付出比新加坡低 2/3 的佣金比例,就能找到骑手。
唐人街外卖已经在马来西亚市场运营两年,签约 800 多家商户,但集中在马来西亚第一大都会区吉隆坡,第二大城市新山市场一直没有拓展。新山的物流和支付系统已经对接完成,马上可以开业。
成功入驻新山市场后,唐人街外卖会加大马来西亚全国性投放力度。
同时,唐人街外卖已经将运营中心迁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仅保留不到 10 名位员工,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新加坡市场,唐人街外卖积累的用户多为新移民,因此,田野也将和其他业态合作,引入更多本地客户资源," 把生态做的更完善 "。
同时,唐人街外卖也不断探索外卖以外的业务形式:
1.
中餐品牌与商家大量涌入新加坡,但由于市场体量原因,门店数量普遍不多。这些商家将在 2024 年 " 卷 " 起来,对于市场推广的需求会增加。唐人街外卖增加了流量入口,比如流量位售卖给商家进行用户推广。
2.
新加坡宣布对中国免签后,大批游客涌入,丰富了用户池。唐人街外卖将出具排行榜,进行一些 OTO(online to offline)指引。
3.
利用唐人街外卖团队的技术优势,推出 SAAS 服务,为体量大的商家提供独立站解决方案,和唐人街外卖的物流、客服系统打通。
4.
承接本地点评网站的外卖业务。
5.
试行取餐点业务,类似团购模式,提升配送效率。以 CBD 取餐点为例,覆盖 500 米半径内顾客,要求顾客提前一天下单,骑手一次性从商家取几十单,运费大幅下降。(该业务因为人手紧缺暂停)
取餐点情况,图片来源:唐人街外卖提供
写在最后
" 我没有办法重复美团在国内的故事。" 田野深知,那是一个在巨大市场当中,有大资本加持的成功案例。他要做的,是在一个小市场的细分领域找到生存之道,并在商业之外的世界,也构建起自己的生活。
第二次和田野聊的时候,他刚和一位投资人朋友在清晨徒步完 11 公里,接下来要开一整天的会。喝咖啡的他显得从容且放松,聊起遗憾,他觉得自己拿融资的时候不够激进,砍业务的时候不够果断,但对目前唐人街外卖的发展,也觉得平和和满意。
他说,和国内的生意思维不一样,在新加坡,大家很少打价格战:" 做生意要长久,为什么要价格战呢?一上来就想先把别人卷死,这并不健康。"
这也是新加坡市场独有的松弛氛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在提升服务品质上,虽然用户不能获得低价的产品,但可以对企业产生信赖。
这或许是新加坡市场最可贵的地方。
本文来自虎嗅派驻新加坡作者昭晰,行业人士可加微信交流,请备注企业身份与来意:cyantzl,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tianzhongling@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