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飞正传》你所不知道的一切
关于《阿飞正传》你所不知道的一切
《阿飞正传》的片名原来是叫《爱在1966年》,原本主线剧情讲述女恐怖分子与警察在一九六六年香港暴动时期相恋相爱的故事,分背靠背上下两部,第一部发生在暴动前的1960年,第二部在暴动后的1966年。张国荣、张曼玉和刘嘉玲为来自上海的移民者,刘德华、张学友和梁朝伟是本地青年,第一部的呈现的是不愿忘记自己的爱情,第二部是表述的是努力忘记自己过去的爱情,同时第二部原定也是王菲出演电影的处女作,王菲将扮演张曼玉的妹妹。可以说《阿飞正传》是以60年代为背景创作的青春片。
王家卫想呈现的是六十年代这样一个雄厚时代的氛围,其中关于爱情的价值观也是有灵感来源的,众所周知不久前逝世的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老师创作的小说《酒徒》和《对倒》正是王家卫电影《2046》和《花样年华》的灵感起源,其实《阿飞正传》的灵感来源也是来自一部小说,当时的墨镜很喜欢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爱在瘟疫蔓延时》(内地译名为《霍乱时期的爱情》),而这部小说的存在也正是《爱在1966年》这个初始片名的由来。
王家卫的父亲一直主张小孩子就应该读完所有的名著,所以墨镜的阅读量是非常惊人的,当他看到《爱在瘟疫蔓延时》时便觉得相比在书里的爱情观,现今年轻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过是个喷嚏,而那时候是一场绵延不绝影响至深的一场蔓延的病,所以王家卫逐渐受其影响,在《阿飞正传》里他想讲几个年轻人延绵很长的感情,好像生了一场病一样,而不是简单一次感冒或者打个喷嚏那么简单,所以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很害怕被拒绝。
这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王家卫对《阿飞正传》做的最清晰明了的一次导演阐述,但凡今后的任何一篇影评都应当围绕“爱是一场病”的主题去分析。爱情带来的后遗症是一场难以靠时间治愈的重病,它带来的杀伤力可以维持很长,因为爱情总是让人不自觉的沉溺,直到被拒绝的时候你越会发现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动机,而此时唯一解决的办法利用时间的交错去制造记忆上的疏离。
同时王家卫觉得这本小说的视角和的叙事与常见的很不一样,就是不能直白的表现你想表达的观点,而是要换一种另类的背景和方式去突出自己的表达。相信大家在网上看过关于王家卫如何让演员表达我爱你的段子,其实大抵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很多时候,有些话或者情绪不用表达的那么直白的,也就是王家卫独有的伤春悲秋的台词风格的灵感和由来,在我看来《重庆森林》把这种台词发挥到了极致。
制作/拍摄/八卦/花絮
众所周知,影之杰的老板邓光荣对王家卫极其赏识,在拍《旺角卡门》之前,墨镜在邓光荣的影之杰公司当编剧,邓光荣走过来直接问他要不要做导演,墨镜说好,于是就拍了《旺角卡门》,当年的《阿飞正传》有着上下两集的拍摄计划,邓光荣大方的拿出了4000万港元(上下各2000万)供王家卫拍摄这部电影,结果上集完成,就耗费了2800万(有800万是第二部的道具费用),下一部的经费只剩1000万。
由于上一集的故事里没有出现梁朝伟的戏份,但是当时都是卖片花制度,你向片商承诺有这样的演员在如果没有出现这是一个大问题。于是乎王家卫就想到说可以把梁朝伟放到电影结束最后当成下一部的预告,就好像现在漫威电影里的彩蛋一样,但是谭家明说不必了,咱们直接放在故事的最好,稳的一批!所以后来张叔平也不禁感叹:《阿飞正传》真是“畸形”,别人剪片子都是越剪越闷,我们剪的却是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好看,最后《阿飞正传》的整个剪辑也就花了二十多天,这么短的原因只因为上映时间已经逼近….
但是剪辑终究是不能挽回那没用上的六十万尺胶片的,而《阿飞正传》也有不同版本的存在,在一些分镜上的选择会有些许不同,比如台版里张国荣和刘德华就一起跳下过火车,以及第一次放映的午夜场里电影的开头有一些独有的华仔在九龙城寨的戏份。
当然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梁朝伟的结尾三分钟也让大家对《阿飞正传2》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梁朝伟饰演的是一个赌徒,三分钟的长镜头是要展现出门去赌之前的一个准备,比如赌徒会很在意指甲,在口袋里放扑克牌,把钱卷好,一定要带上梳子,因为梁朝伟这样的职业赌徒通常都是去别人的婚礼上冒充亲友参与赌博的一定要保证自己的造型得体。
而那时候跟梁朝伟对戏的就是张曼玉,其实两人入组已经拍了不少的镜头有一张两人一起出现在梁朝伟住处的剧照,在屋子里梁朝伟要向张曼玉打招呼,但是梁朝伟没找到感觉就一直NG,后来因为刘嘉玲出现被劫持事件,所以梁朝伟就离开剧组去照顾刘嘉玲了。
消失的第二部
关于《阿飞正传》里那些消失的镜头里还包括刘嘉玲去找梁朝伟,刘德华饰演的警员在警察宿舍的生活片段,据称刘德华前期在九龙城寨拍摄的戏份是相当出彩的,因为他饰演的警察一直是原构思的轴心。可惜因为华仔需要同时拍摄五部电影,慢慢的电影第一部的重心就转向了旭仔那一边。当然事实也证明哥哥把一个负心汉烂仔演绎出了超凡的魅力,恰恰的舞和无脚鸟的独白成了永恒的经典。由于旭仔仔第一部已死,所以很多人根据第一部的人际关系推断下集剧情应讲述的是流落菲律宾的刘嘉玲一直找不到张国荣,后巧遇刘德华发展了一点点暧昧。但华仔情系张曼玉,决意回港再续前缘,张却已与梁朝伟开始,这是非常符合王家卫后来仔自传采访录里提起的原构思的。
《阿飞正传》商业成绩上的不佳是续集开拍的阻碍之一,第一部午夜场看大家反应的时候,当时王家卫在茶餐厅,静心等候从戏院步出来的人,但当听到观众粗口横飞,他便问陈嘉上,我是不是该转行了?第一部上映12天便下画票房只收900万,导致邓光荣因焦虑而进医院吊点滴,但是深受业内的赏识,夺得金像奖之后还进行过重映,可惜依然不被观众所买账,后来《阿飞正传》获金紫荆“十年内最佳香港电影奖”,邓光荣在领奖时说如当年把钱放在股市或炒楼,现在或已成亿万富翁,但他不后悔。“
其实当年王家卫开拍《东邪西毒》后,黄霑曾经提议说自己写剧本找回梁朝伟和张曼玉拍续集,因为已经有很多弃用的菲林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这样还可以弥补一部分的损失。不过邓光荣大哥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说续集迟迟没有开拍是因为有很多合约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谈到这里我们就要注意的是《阿飞正传》的菲林一直都是影之杰公司的,王家卫是没有版权的,于是到了93年,邓光荣想起了黄霑的点子,于是叫来林超荣说王家卫既然留下了那么多的菲林,你看看有没有能用的上的,我们把它重新包装一下做成一部新的电影,可惜最后没有素材是可以拼接的上的,所以第二部再重新包装还是没有成型,毕竟王家卫拍的素材别人都很难驾驭的。
所以传言邓光荣盛怒之下 火烧《阿飞》仅存片花的事情肯定是不属实的,但是那些剩余的片花是否还保存着就不得而知了。
传言与误解
对于王家卫和《阿飞正传》来说,大众千言万语的分析不如网传的杜琪峰导演的一句:“王家卫其实就只拍了《阿飞正传》一部电影。”由于墨镜在全球导演里独特的作者风格,这一句无法反驳也很被大家认同,所以在长久的岁月里杜琪峰的这句点评一直在被网友们重复引用和延伸,那么杜琪峰真的说过这句话吗?实则还是有些出入的。
故事的背景其实是在2000年杜琪峰的《枪火》首次入围台湾金马奖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之后,记者问及杜导对于《花样年华》没有拿大奖有什么看法,杜琪峰也是一时兴头就难免带点批评口吻说道:“王家卫的电影都差不多,人物、主角差不多,音乐、感觉也差不多,看一部等于看了所有,所以上次他得过奖就够了。”
此话一出杜琪峰其实他自己也转头就忘了,多年后他在大陆宣传《蝴蝶飞》,刚好同期王家卫的《蓝莓之夜》在大陆上映,又被记者重提当时的观点,杜琪峰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尴尬。但后来他也坦言《花样年华》是他心目中比较认同的爱情电影,“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我是喜欢这一部,但他哪部最好,我不能讲,不敢讲。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他这个电影很有香港特色,有一些怀旧,走的爱情的感觉比较成熟。”
所以说其实杜琪峰没有说过“王家卫其实就只拍了《阿飞正传》一部电影”类似的话,且当时稍微带点负面的含义在,只是说他的观点给出之后人云亦云,刚好也符合大家对王家卫个人风格的认同,所以就有了这句话。
关于《阿飞正传》还有个很有趣的点,首先它的片名会让人误解这是类似《阿甘正传》那样的传记片,但是全片里并没有一个叫阿飞的人,那它的片名为什么要叫“阿飞正传”呢?原因在于当人们提起五六十年代总会不经意想起传奇演员詹姆斯迪恩的代表作《无因的反叛》(港译名《阿飞正传》),而王家卫打算拍摄《阿飞正传.》的契机正是因为他对六十年代香港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特殊感觉,同时“阿飞”这个称呼当时在香港就是专门形容那种有着开放西式思维的,这种巧合便让王家卫决定启用这个片名,同时张国荣饰演的旭仔的个人风格都是在效仿西式的。
而墨镜的这种感觉游走于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里,包含母子关系,男女朋友关系,而这种感觉来自他的私人的记忆,所以大量时间交错上他会对有关于数字和时长度量单位上特别的敏感。同时更为巧合的是也有不少人评价说张国荣在片中饰演的旭仔是他的精神自传,巧合的是据说这个形象是张国荣自己塑造的时候借鉴了他的偶像詹姆斯迪恩,而哥哥也曾说如果能要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年代,他会去选择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詹姆斯•迪恩生活在一个时空,可以说时间和记忆两个主题在《阿飞正传》里是绝对绕不开的。
创作风格的构思
王家卫自认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阿飞正传》有多种比较复杂的创作模式,他再接受焦雄屏老师的采访时提到《阿飞正传》前身时文章开头提及的女恐饰分子和警察之间的爱情故事,后来又有一个女孩和男侍以及华侨的的恋爱故事,刘德华和张国荣以及张曼玉的三角恋就是脱胎自这个故事,后来才是菲律宾家庭的一个故事,而且起初整体的架构会变成舞台剧的一个形式
从最后的成品来看,整部电影的氛围虽然是复古和怀旧的,但它不会像大陆第五代导演或者侯孝贤那样是比较偏乡土气息,而是依然属于现代都市的感觉,那种生活带来的压抑和阴郁是非常浓重的。总结下来大致有这样基本的故事模型体现在《阿飞正传》里。
第一种是所谓的后现代风格,这个概念近乎贯穿王家卫整个职业生涯,剪辑、摄影、色彩和配乐等多元的技巧都让王家卫身上的这个后现代标签更加鲜明,第二种是五十年代好莱坞的电影模式,在张国荣和刘嘉玲的你侬我侬的调情关系里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第三种是张国荣去到菲律宾寻母其实是按照公路片的套路去呈现的,最后还有一种就是黑色电影的成分,在剧本创作之初刘德华扮演的警察的部分会有很明显的黑色犯罪电影的特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旺角卡门》的另一种延续。
只是王家卫在拍处女作的时候还是跟着吴宇森的潮流选择拍摄了《旺角卡门》,到了《阿飞正传》他不再像其他编导那样先有故事再有人,而是先有人再分散出可能的故事线,然后再筛选淘汰找到最符合自己那一部分故事。这个由轴及面的创作习惯横贯剧本,拍摄现场,后期剪辑,以至于每每都到最后一分钟都有可能被王家卫的一个念想彻底改变电影呈现的画面。
因为《阿飞正传》最早就决定了分上下两集上映,王家卫构思了一个十分庞大的故事背景,首先地点分为渔村,九龙市区和菲律宾三部分,时间设定在三十年代,1960年和66年。墨镜认为拍两集的电影实际上需要三集的内容去支撑,因为观众好聪明总是能根据现有的情节去猜测接下来的故事,所以他决定在《阿飞正传》里隐藏这种叙事的痕迹,要让观众不再留意说了什么故事而是去关注说故事的方式,同时他招揽了大量的明星来打商业牌,一并抛出多个明星角色来给观众带来惊喜也是他导演作品里的招牌特色。
而在那个时候王家卫就已经打起了所谓导演剪辑版的主意,他认为上下两集只是商业放映的一种模式,他完全可以在录像带上去制作 一个三、四个小时的《阿飞正传》,可惜最后的成片还是牺牲了三十年代和渔村的部分, 再加之票房上扑街,最终也是导致《阿飞正传》的续集胎死腹中。
王家卫与他的爱将们
无独有偶,当年王家卫曾收下台湾龙祥影业1000万答应年为其拍摄三部电影,首当其冲的就是开拍《旺角卡门2火宅之人》,结果两年过后他交出了0的答卷。而这部叫《火宅之人》的续集,演员阵容是林青霞,刘青云,王菲和梁家辉,可惜这个项目没有落实,现如今留下的只有王家卫和四位主演的一纸合照。如果拍摄成功那王菲的处女作就不是《重庆森林》而是《火宅之人》,当时王菲很怕演戏,而她开玩笑的时候答应出演《火宅之人》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林青霞,有梁家辉。”
王家卫说过选角就像谈女朋友,《阿飞正传》里的四男二女也恰恰如是,六位明星从《阿飞正传》这个名字确定的一开始就已经印在了王家卫的脑海里,幸运的是这个空前的卡司都很乐意加入配合王家卫来演出,随即就像前文说到那样王家卫开始根据角色本身出发慢慢的去写剧本。但这样的卡司往往所带来外界的噪声就尤其多,王家卫习惯边写边想边改边拍,时不时需要停拍几天调整,那么记者就会写剧组出问题之类,那样所带来的压力首先给到了投资方随即再给到了王家卫。
而演员们呢每一次听王家卫讲故事都会不一样,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台词从来都是到了现场才知道,以及不断的挑战演员生涯纪录的NG次数,当每日过着这种上前线但是弹药补给不够的拍戏生活之后,以至于大家到最后都抱着王家卫你想怎样就怎样的态度。
当年《阿飞正传》开拍第一天,王家卫说这片是有旁白的,一听此话,所有人都昏倒。第一个上场的是学友哥,NG了。第二个是刘嘉玲,传闻是六十几还是九十几次,梁朝伟6次接着是张国荣十四次,而哥哥后来在拍摄与张曼玉的床戏时创下了个人历史记录的47次NG。轮到张曼玉的时候都已经天亮了,结果等了一晚的华仔都还没上场大家就收工了,而剧组第一天开工也就只拍了个海报。
而后最惨的还是梁朝伟,那个时候在电视圈如鱼得水对自己演技自信十足的伟仔活生生的在王家卫的执导下犯了心里阴影,梁朝伟仔九龙城在的一场戏NG了32次,是他跟张曼玉打招呼的一场戏,最后回到家一边拖地一边哭,刘嘉玲问他怎么了,老虎哭着说片王家卫好像不大喜欢我...最后墨镜把伟仔叫来一起看拍摄的毛片,一次次指出他的不足之处最终才重新拾起信心
所以最糟心的是众大牌NG之后王家卫不会告诉他们自己想要的感觉,就让他们自己演,有一次刘德华拍九龙城寨游走的戏,七分钟长镜头的跟拍,一镜到底完成之后,全场包括掌镜的摄影师杜可风都表示非常完美,结果王家卫说,华仔,再来一条,我不想要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有点缺憾…
在王家卫的眼里当时的刘德华、张国荣、梁朝伟都是相当自觉的演员,只是刘德华总是不自觉的会耍帅,他最多的就是提醒刘德华不要在意自己哪个角度好看,而梁朝伟因为拍TVB太多不习惯用身体语言去演戏,他需要经常去引导他注意Body Movement,而刘嘉玲和张曼玉就是那种特别有潜力的演员,但是需要让她们时刻保持一个专注度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阿飞正传》同时也是华仔和学友跟王家卫的道别之作,学友坦言因为王家卫的一句“算了”而失去合作的动力,虽然之后拍了《东邪西毒》但内心还是一直有着不愉快,华仔则表示王家卫是个很特别的导演,后来王家卫邀请他去拍摄《春光乍泄》但是档期上很难配合所以就错过了,长时间下来自己表演方面慢慢的很难去迁就以及工作时间的安排上也难以配合他,所以就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当然他到现在也还是希望有机会将来能够再次跟他合作一部电影。包括王家卫自己在新书里面也提到将来自己跟刘德华的节奏还能在匹配的话一定会再合作一次。
所以一个演员跟王家卫合作你就是要学会花时间等待,凡是完全依靠他的决策,总是怀疑是否能看到尽头。在我看来演员和王家卫之间没有所谓的抛弃与否,在这样的合作关系间摩擦时肯定有的,而是看演员当下还有没有精力为他奉献自己,无论是最早的华仔、学友还是后来的哥哥、巩俐、曼玉,包括许久没有合作的摄影师杜可风,都是一次经历一次选择。当然还有最不喜欢王家卫的梁家辉老师。
重头来过
6月25日是《阿飞正传》28年后首度在大陆上映,性质上说是重映,但实际上也是印证了《一代宗师》里“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句台词。《阿飞正传》的影史地位和艺术贡献随着时间的沉淀愈发显得分量厚重,不仅仅是因为后无来者的阵容,也更是因为此片是王家卫真正意义上的作者风格奠基之作。
想必钟情于王家卫的影迷来说也不屑去看别人对《阿飞正传》的评价,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解读,当然更为神奇的是影片精髓之处大家肯定都是领会的并无二致。所以此文没有把重心太过放在对影片的解读上,而是带领大家进入《阿飞正传》制作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上,关于影片你应该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一切。毕竟王家卫的艺术风格是此时成形的,而他拍摄时的超支,墨迹,磨洋工,无限期推迟deadline的毛病也是在《阿飞正传》的时候被惯的。
最后总结我引用邓光荣在《阿飞正传》首映礼上说的一段话:
电影现在仍然只有七本菲林到了大专会堂,第八、九本都在冲印中。等下,要是电影中断了,我恐怕,只得请在场的主角们上来歌舞娱宾。当然.这亦证明了我们这部电影的制作是多么严谨,力求尽善尽美。
人不一定会老但一定会死,但爱情的症结会在时间的交错里永远长流,
28年前的经典从擦身而过到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