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卖猪肉遭群嘲,20年后身家过亿,陆步轩:我给母校丢了脸
北大毕业卖猪肉遭群嘲,20年后身家过亿,陆步轩:我给母校丢了脸
2003年7月的一天,陆步轩正在自家的猪肉店里忙碌着。一辆红色的面包车驶来,悄悄地停在了猪肉店的不远处。车上的人看到了正在店里忙碌的陆步轩,用手指指点点,好像在商量着什么。
陆步轩的妻子发现了面包车,指给他看,他却不大在意。不一会儿,车上的人径直走向肉店,说明了来意,原来他们是记者。
西安《华商报》无意间得知陆步轩是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要采访他。陆步轩下意识地想躲,但是却没能躲掉。对着镜头,迫不得已的陆步轩展示了自己的北大毕业证书。
几天之后,一篇《北大毕业生“沦落”街头卖猪肉》的文章引发舆论关注。社会热议,把陆步轩推到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是嘲笑和蔑视。
很多人说:“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有人给陆步轩封了一个“北大屠夫”的名号,这四个字像钢针一样刺痛他的心。
01-寒门贵子,读书没能改变命运
1985年7月,长安县高寨子村传出了一个喜讯:陆步轩以高出录取线一百多分、陕西省第14名、长安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村民们兴奋异常,奔走相告:“村里十几年来,终于出了一个能去皇城脚下读书的了不得的人。”
陆步轩家里很穷,老母亲早逝。对他来说,读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穷命”。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第一年高考,陆步轩考上了西安师专,但是录取通知书刚拿到手就被他撕了。因为家里有个亲戚考的是国防科大,他立志要考得更好。
又是一年寒窗苦读,陆步轩终于如愿考上北大。乡亲们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一向勤俭的父亲,特意为儿子摆了两天的酒席。
到了北京,他专门去天安门拍了一张照片,和家书一起寄回老家。大学四年,陆步轩过的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除了上课,他最喜欢泡图书馆和听各种讲座。
临近毕业,他和同学们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能够进入北大的都是天之骄子,未来一定大有作为,然而很快他就失望了。
大学毕业后陆步轩没能留在北京,他被分配回西安,从此他每天托关系找门路,希望能分到一个好单位的“铁饭碗”。
八舅爷的一位老乡曾找到某位县领导,推荐他去城建局。但是临近上班,陆步轩却被告知名额被人顶替了。顶替他的是一个大专生,还是他的高中同学,人家姨夫是另一位县领导。
多年后陆步轩回北大演讲,对学弟学妹们感叹道:“愈小的地方愈封闭,裙带关系愈严重,一枝随风飘摇的浮萍很难扎根。”
阴差阳错,中文系毕业的陆步轩后来成为了计经委的一个编外临时工。此后,他晚上睡在单位门房里,白天的工作是打扫卫生,端茶倒水。
就这么过了3年,陆步轩始终不得志。单位两次分房子都没有他的份,陆步轩这才认清现实。他说:“想到自己在单位里干得最累,得到的却最少,我就很生气。”
1993年计经委改革,陆步轩被分到了工业局。当时全国各地下海成风,陆步轩也成了一名弄潮儿。
他成了当地一家化工厂的负责人,但生产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于是他组建了一支装修队,把同村的农民组织起来用厂里的产品搞装修。
靠断断续续的装饰工程,收入仅够养家糊口。无奈之下他找到领导请求回机关,但却没有了下文。
02-走投无路,北大屠夫当街卖肉
曾经的高考状元,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竟然混到了连工作都没有的地步,成了无业游民。就连妻子都嫌他无能,没出息,于是和他离了婚。
那是陆步轩最消沉的一段时光,大病一场后,他成天借酒浇愁。有一天楼下麻将馆传来吵闹的声音,他下楼去正好“三缺一”,此后打麻将就成了日常消遣。
对于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陆步轩回忆道:“我开始自暴自弃,一夜一夜地打牌赌钱,这样的日子我过了两年啊,内心里一片麻木,还安慰自己说我毕竟在以打牌维持生计。”
北大毕业,打牌维生?为了麻痹自己,他不准朋友们再提“北大”两个字,甚至觉得“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笑话!
陆步轩的内心其实也备受煎熬,到最后他心想:再这样下去,你的一生就毁了。陆步轩幡然醒悟,下定决心和颓废的生活告别。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不久后女儿降生了,养家糊口成了大问题。
1999年,他和妻子商量拿出所有积蓄开了一个小百货店。结果却被人骗了,进了一批假货,只得关门了事。
妻子见附近没有人卖猪肉,建议把百货店改成猪肉店。
做猪肉生意门槛低,周转快,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他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当街举刀杀猪卖肉实在有辱斯文。
夫妻俩一合计,于是请来一个师傅卖肉,陆步轩给小店取名为“眼镜肉店”。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肉铺后面10平方米的空间里。
然而没多久,陆步轩就发现请来的师傅不行。他只能咬牙做起了猪肉店的主刀,用他握笔的手高高举起剁肉刀。
除了鼻梁上的那副眼镜,他在生活中极力与北大撇清关系。他怕给北大丢脸,对外一直装文盲。他去附近的小商店,从来只买烟酒,不买书和报。
陆步轩每天黎明就起床,屠宰场一送货,他就开始过秤、付款、分割猪肉,忙到下午才能吃上第一口饭。频繁与刀和肉打交道,他那双握笔的手常年沾满猪油,一身行头也成了短裤、拖鞋的“屠夫标配”。
“眼镜肉店”做的是熟人生意,肉好价格又便宜。受过北大的熏陶,陆步轩从不干缺斤短两之事,生意越来越好。2004年,他一年就赚了4万元。
当时一个猪肉档平均每天能卖一两头猪,而陆步轩的猪肉档能卖到七八头。有同行眼红他生意好,气他抢生意,找人揍过他。
陆步轩终究靠卖猪肉奔小康了,他还完债,还买了车和房。虽然赚钱了,但陆步轩内心的苦闷却从未消散。
父亲在20多里外的乡下,但一年都难得回去看他,怕被乡亲们看见,脸上挂不住。他卖肉时也从不说自己是北大的毕业生,害怕丢北大的脸。
但是卖肉的事儿还是传到了老父亲的耳朵里,父亲从老家赶来,看到操刀卖肉的儿子,不禁老泪纵横。
曾经以他为傲的乡亲们,也拿他做起了反面教材。就连小孩子都反驳家长:考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去卖肉!听到这些话,陆步轩心如刀割。
他自己都不禁思考:读书真的无用吗?
03-庙堂无所作为,肉案能写春秋
就在陆步轩以为一辈子都要当一个猪肉佬时,一则新闻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逆转。
西安电视台去长安的一家机械厂做专题采访,厂长正好是陆步轩的高中同学。他偶然提到北大毕业的陆步轩在当街卖猪肉,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华商报》的记者找上门来。
2003年7月,“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很快登上热搜,全国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北大屠夫”陆步轩由此一夜成名。
对于“北大屠夫”名号的走红,陆步轩认为是因为“碰瓷”碰到了北大。北大毕业,让他沾了光。他半开玩笑地说:“一次碰瓷,终身受益,如果不是北大是别的学校,就不会火了。”
陆步轩出名后,前来采访的媒体和买肉的顾客,络绎不绝。当年求之不得的工作机会也主动找上门来。不少单位向他抛出橄榄枝,有关部门派人登门拜访,问他想去哪个单位上班,可以安排。
2004年,陆步轩选择了区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他已经38岁了,不想去人事复杂、跟很多人打交道的地方;就想去个文化部门,安心做学问。
陆步轩把猪肉店交给妻子打理,终于成为一名有编制的人。此后5年,他几乎没休过节假日,在办公室里放了张床,写累了倒头就睡。
在修志工作中,他是单位的绝对主力,先后完成3本书。他说:“既然做一行,就要力求做好。”
在地方志办公室摇笔杆子,陆步轩也没有放弃他的杀猪刀。2008年,陆步轩经人介绍与与北大师兄陈生相识,都是猪肉佬的身份让两人一见如故。
陈生是北大经济学院84届的学生,毕业后干了几年公务员就辞职下海摆地摊。2007年,他在广州创办猪肉连锁店“壹号土猪”品牌。
陈生和陆步轩一拍即合,提出合作创办“屠夫学校”。
2010年5月,筹备了8个月的“屠夫学校”开始招生。陆步轩担任名誉校长,为学校编写了14万字的教材《猪肉营销学》。他会去“屠夫学校”授课,此外还兼任壹号土猪的品牌顾问。
2016年1月,杭州的6个生鲜档口出现了“北大才子入杭卖猪肉”的广告,陆步轩和陈生头戴黄色帽子,身着黄绿相间服装,操刀卖猪肉的照片尤为显眼。
陆步轩以公务员身份为“壹号土猪”品牌站台,引起不小争议。
对于修地方志和卖肉这两件事,陆步轩觉得两者是一个道理:“拿笔修志讲究秉笔直书,拿刀卖肉要足斤足两,都是童叟无欺”。
然而秉笔直书并非易事,难免出现“报喜不报忧,记功不记过”的现象。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与统计局的数字不一致,这些都让他很困扰。
2016年8月,已经50岁的陆步轩思前想后,决定辞职,离开干了12年的体制。尽管再熬三年,他就可以从当年孜孜以求的体制内提前退休。
04-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大的谎言
从体制内离职后,陆步轩正式加盟“壹号土猪”,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并继续担任屠夫学校校长,研究猪从喂养、防疫、分割到出售的整个产业链。
重新操刀卖猪肉,陆步轩的文人底色还是没有改变:“还是想当一个‘家’,哪怕是猪专家。将卖猪肉卖到极致,改变这个行业的形象。”
“谁说卖猪肉的必须五大三粗,不能文质彬彬高学历?”
早在十年前,他和陈生就推出“十万年薪招硕士卖猪肉”,一度炒的沸沸扬扬,引起社会热议。人们还是对猪肉行业存在误解,认为卖猪肉的不需要高学历。
当年报名的研究生多达千人,他们录取了53人。公司大多数员工都听过陆步轩的课,最初进入的那一批年轻人都成了公司的中坚力量。
长安街头干张飞的营生,与樊哙、郑屠之流抢饭碗,如今他正在改变屠夫“低端、血腥,像镇关西那样的形象”。
2018年,公司发展到近万名员工,门店进驻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连锁店超过2000家,年销售额达18亿元。随着公司的发展也身家过亿,他成了人们羡慕的亿万富翁。
虽然通过卖猪肉成为富豪,成了人人钦佩的企业家。但陆步轩和家人一直行事低调,生活俭朴。工作之余他还玩起了自媒体,意外成为“网红”。
2019年11月,《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的陆步轩磨刀霍霍,割肉手法娴熟。
相比2003年媒体拍摄的那张最出名的亮出北大毕业证、一脸郁郁不得志、穿着背心抽烟的照片,54岁的陆步轩发福了,看上去也柔和了不少。
昔日以“卖肉为耻”的北大才子,如今已经能挺直腰杆宣称自己就是个“猪肉佬”。
陆步轩的文人底色依然在,他说:“我在全国是较为顶尖的猪肉专家,你可以拿教授来和我比。”从前状元的骄傲,又回到陆步轩的身上。
这些年,陆步轩陆陆续续为母校建设捐款超过9亿元,以作回报。他还出版了书籍《屠夫看世界》和《北大屠夫》,一边卖肉一边卖书,成了市场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回望几十年前,全国只有4%的人能够考上大学。他考上北大,期待着人生的飞跃,毕业后却被北大身份禁锢,挣扎半生。
北大毕业生对别人来说是光坏,对他而言则更像是一把枷锁,困住了他十几年。
直到50岁辞去公职,重新回到肉案前时,陆步轩才真正获得现实意义上的人生自由。
2013年,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演讲,向学弟学妹分享心得,开场时他直言:“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说完这第一句话,陆步轩几乎哽咽。
陆步轩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不小的争议。但是这次媒体却宽容了许多,毕竟他卖猪肉已经卖出了大名堂。
老校长许智宏也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北大毕业,因为生活所迫当街屠猪卖肉,他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母校的培养”。
如今他有了更多底气,他自信地笑言:“现在做出一点成绩,将卖猪肉卖到极致,综合起来也不觉得丢人了。”
读书没能改变命运,但能改变思维。经历几十年的跌宕起伏,人生翻篇的陆步轩感慨万千:
“北大教给我的是知识和思维方式,正是凭借于此,我才能够在猪肉行业做到顶尖。如果没有这个教育背景,我今天可能还是个小肉贩。所以,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大的谎言!”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推荐、评论转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