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挽脸,一种百年前传承下来的古老美容法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挽脸,一种百年前传承下来的古老美容法 看过《唐人街探案》吗?秦风被他的“流氓”舅舅带去泰国街头美容享受,泰国“大妈”用手扯着细细长长的线,在唐仁脸上弹弹弹,据说弹完

挽脸,一种百年前传承下来的古老美容法

看过《唐人街探案》吗?秦风被他的“流氓”舅舅带去泰国街头美容享受,泰国“大妈”用手扯着细细长长的线,在唐仁脸上弹弹弹,据说弹完之后就能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小独的家乡,福建大闽南地区,也有一门独特的手艺活跟这十分相似,被称为指尖上的舞蹈,它就是——挽脸。

古法美容——挽脸

挽脸,闽台地区又称“绞面”、“贵面”、“开脸”,就是用纱线把脸上的汗毛连根拔起,令人神清气爽,顿觉精力充沛。它是一种古法美容,在闽台婚俗中有改头换面、祛除污秽、祈求吉利、带来福气等寓意。

据说,从前闽南女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刻,是一定要挽脸的。出嫁的当天,在男方来迎接的前一两个小时,新娘就要在闺房里,坐等福命妇人来挽脸,“开脸者”必定是“好命福人”,就是村里子孙满堂、夫妻双全的中老年妇女。

妇女用门牙咬着纱线,两手捻熟地绕了几绕,还没来得及眨眨眼,一个活结就巧妙地打出来了。然后,双手各缠住线的一头,对着被挽脸人的脸部,“挽脸”就这么开始了。她左手虎口呈钳状叉开,拇指、食指、中指把纱线对折交叉处撑开,右手拈着另一头,把纱线张开的口子贴着被挽脸者脸部,三点协调地使力,来回拧着“8”形。纱线翻飞起伏、跌宕腾挪,时而交叉,时而闭合,时而拧动,轻柔处若蝴蝶翩飞,迅捷处恰青龙摆尾……不啻于一场绝佳的手指舞。

另一个重要时刻,是女人分娩完后出月子。一满月,就请人来挽脸,寓意脸如满月美好皎洁。此时才得以出去串门,若是未挽脸就去,邻居都会拿大眼瞪你。因为传说,土地公不喜不洁之人登门,会破财。不过现在,挽脸这项技艺,只能在那些散落在农村里的老人们手中找寻,只存在于中年妇女出嫁时的记忆里了。后辈之人,鲜有人再愿学习,尽管它被人说并不难。

熟稔挽脸的老阿嬷

在翔安新店的某户农家的客厅里,70岁的老阿嬷杨腰,正在给侄女洪丽真挽脸。这不是杨腰第一次帮人挽脸,手指一开一合,一起一落,一张一缩,根本不用凑近细看,红线带来的啪啪声响,就知道脸上的绒毛就被连根拔出了。看到杨腰手指翻飞的熟练,洪丽真也拿着红线把玩,门牙咬着线头,右手跟着绕了几圈,想把红线放在大腿上做练习,几次过后,她哈哈大笑说:好像也不太啊?

杨腰说,其实,挽脸并不难,工具简单,操作也不复杂,看几次之后,练练手就会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学。她的后辈也不会,学了这个干什么呢?杨腰的女儿说,一个家族里,有一个长辈会就可以了。

已过耄耋之年的林鸳鸯老阿婆也是“挽脸”技艺的手艺人之一。林鸳鸯的手艺传承于母亲。她说,她一生最难忘的就是当年母亲给她“挽脸”。那时候,家里很穷而且子女多,她十六岁时,父母就请媒人给她找了婆家。出嫁那天,母亲特意买来新粉新线,在家门口的榕树下,细心地为她“挽脸”,落下的粉末和泪水沾满沾湿了母女的衣裳。

如今,林鸳鸯老阿婆虽年过八旬,但眼不花耳不聋,手脚灵活,她平常爱美爱打扮,也喜欢别人干净漂亮,常年热心为乡亲“挽脸”,从不收钱。林鸳鸯担心后继无人,除了热心为需要的人“挽脸”,更鼓励儿媳妇和孙媳妇跟她学习,并时不时叫来孙媳妇体验示范。她说,“挽脸”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不懂技巧,没掌握好力度,有可能拔不出汗毛,甚至会把人的脸弄疼、弄肿。让老人家高兴的是,来自江西的孙媳妇曾小红学了几个月后已基本学会了。

弥足珍贵的挽脸行业

作为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扯脸”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作为一种夕阳行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遭淘汰也是意料中的事。而作为曾经的一种古老文化习俗,也正因为它淡出现代人的视线,“扯脸”这行业又显得弥足珍贵。生活也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门手艺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精华,丢弃了着实可惜。如何将这种古法美容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也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希望挽脸这门老手艺能够持续延续下去。

或许在小巷深处,安静打磨年代的传承;或许因一手古老厚重的技艺名扬四海;有那么一些过去闪烁的技艺不再迎合时下的年轻人;有那么一些孤独的大师逐渐被喧闹的现世湮没。

你听见过或看见过吗,或者你就是!告诉我们吧!

执一样的信念,一起守护,寻找技艺的传承,为技艺寻找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