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甄嬛传》里她是“绝命毒师”安陵容,戏外是被妈妈打大的小孩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甄嬛传》里她是“绝命毒师”安陵容,戏外是被妈妈打大的小孩 说起陶昕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她饰演的安陵容却早已被人熟知。 在《甄嬛传》开播且长红的十年里,安陵容一

《甄嬛传》里她是“绝命毒师”安陵容,戏外是被妈妈打大的小孩

说起陶昕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她饰演的安陵容却早已被人熟知。

在《甄嬛传》开播且长红的十年里,安陵容一直是话题度很高的角色。

她自卑、狠毒,是个非常复杂丰满的悲剧人物。

前期因身份低微总是过得小心翼翼,后来迫于在后宫生存,她不得不成长。

结果站错了队,想往上爬的野心被利用,黑化后越来越狠毒,导致自己的下场也很悲惨。

《甄嬛传》刚热播时,不少观众都对安陵容这个角色恨之入骨,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玩她的梗,比如给她取名“安小鸟”、“鸟妃”、“绝命毒师、”“冰嬉艺术家”......

最近,安陵容的饰演者陶昕然,带着妈妈参加了综艺《是女儿是妈妈》。

看完之后,大家都对陶昕然共情了起来,原来现实生活中的“安陵容”过得也不太好。

有人说:忽然明白她为什么能把安陵容塑造得那么好了。

陶昕然出生在湖南,母亲是一名很严厉的人民教师。

按照母亲的规划,陶昕然应该好好学习考个重点大学,业余爱好是跳跳舞,将来从事律师、教师、翻译等较体面的专业。

但是陶昕然的母亲一直奉行“打压式教育”,以至于近40岁的她谈起童年还是忍不住落泪。

读书时考了98分,回到家得到的不是夸赞,而是:“那两分怎么丢掉的?”

考试时拿了全班第四名,回家后没有表扬,而是一顿打,以及“为什么跌破前三?”

陶昕然形容自己的童年就是“魔鬼训练营”。

每天的日常除了学习就是练舞,没有同学敢去她家玩,因为去了就相当于找她家长讨骂。

在陶昕然的母亲眼里,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生长环境太顺了就没有什么抗挫能力。

而且她母亲作为一个教师,觉得自己的女儿成绩就应该占前几名,不然脸上无光。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十几年,怎么可能没有叛逆心,陶昕然不愿意一直如此,于是想到了艺考。

但是父母都不同意,她甚至用了离家出走逃到姥姥家的方式来反抗,尽管被抓回来一顿胖揍,她依然坚持要艺考。

2000年,15岁的陶昕然如愿去了湖南省艺术学校民族舞专业。

不过在这毕业之后,陶昕然没有选择继续跳舞,反而做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去学表演准备当演员。

在学习表演期间,陶昕然非常努力,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大学从第一学期开始专业成绩总是班级第一,直到毕业,每次排大戏,她也一直是女主角。

毕业之后陶昕然的演员之路走得还算顺利,出道第四年演了《黛玉传》里的探春,结果就因为这个角色被郑晓龙看中了。

在参加《甄嬛传》选角的时候,人特别多,很多人去试镜都非常紧张,坐在沙发椅子上的屁股只敢坐半边。

陶昕然却敢坐满,因为她当时还没有签公司,心态是:“选不上我也很正常”。

跟剧里安陵容的性格相差那么远,偏偏被选中了。

最终,陶昕然也没有让人失望,《甄嬛传》播出之后,安陵容在她的塑造下,一炮而红。

很多亲朋好友,包括陶昕然的爸妈都觉得她演得真好,演得这个角色好坏。

还有一些人特意来找陶昕然的妈妈,询问她有什么育儿经,但陶昕然却给妈妈打去电话,任性地“报复”道: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因为我自己,不是因为你教育的成功。”

其实这些话未必是陶昕然的真心话,只是在打压教育下被折磨太久,她想要争的一口气罢了。

如今在节目里回想这段往事,陶昕然觉得这件事深深伤害了妈妈,内疚地哭了。

能看出来,陶昕然没有对童年的经历释然,但是在她自己当了妈妈以后,她首先懂得不要让女儿体验自己的路。

在节目中,陶昕然的妈妈对待外孙女,还是会用自己的老一套方法。

本来外孙女因为表现好,可以挑选一个礼物,但陶昕然的妈妈却出手主动帮她选择练习题。

外孙女并不想要练习题,转而继续找想要的礼物时,陶昕然的妈妈又以要回家做饭为由来催促她。

但是陶昕然呢,她会耐心地对女儿说:“如果你想买和玩有关的礼物,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选你喜欢的。”

在女儿被催促时,陶昕然出面劝阻:“你不要这样,你让她自己好好选。”

其实不止这一件事,很多时候陶昕然都在尽力对女儿好,她不要女儿在别人眼里有多优秀,只想女儿过得快乐幸福。

看陶昕然对女儿,突然就理解了一句话:成年人养的第一个孩子是小时候的自己。

现在快40岁的陶昕然,在节目中跟妈妈说开了以后,母女两人都在流泪。

陶昕然说自己也是在成为妈妈之后,才开始理解了自己的妈妈。

尤其是陶昕然讲到,妈妈生她的时候只有24岁,但她生儿女的时候有32岁了。

24岁就养一个孩子,即使是她也未必能做得好。

其实像陶昕然这样,在打压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些父母认为刻意给孩子加强挫折教育,是为了孩子好。

但事实上,这些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他们只会觉得自己不被爱,这种童年里不快乐的体会,往往需要他们长大后花很长时间去弥补。

好在陶昕然自己通过“叛逆”过得很成功,也没有让自己童年的不快经历影响到下一代。

就像陶昕然说的:“其实我们一生都走不出我们的母亲,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女儿成为她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