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传说和历史隔着一次考古发掘,江口水下考古印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传说和历史隔着一次考古发掘,江口水下考古印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张献忠江口沉银一直是历史之谜,其沉银地点历来众说绘纭,史学界也对此长期存在争议。史料记载,张献忠(1606——1647年),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起义,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与明朝参将杨展遭遇,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7年1月5日-2017年4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出水各类珍贵文物30000余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确认沉银地点为彭山江口。

2017年,4月20日,“江口沉银遗址”二期发掘成果公布,又有大批文物重现天日。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我是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领队刘志岩,回首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真是一次有趣且难忘的经历。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手里,张献忠江口沉银就这样从传说变成了历史。看起来传说和历史之间似乎只隔了一次考古发掘,但这背后却是数十个考古人99个日夜的艰辛工作。

关于“江口沉银”的考古发掘以及历史之谜,欢迎大家一起聊聊!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

Mr. Cypress 当地关于沉银的“传言”,实际上很久了,为什么没有很早就引起你们的关注?

刘志岩:从2009年我们已经在关注江口沉银遗址,但是一直没有开展考古发掘。因为考古发掘需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要有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而且要得到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够实施。目前,我国不主张主动发掘地下文化遗产,每年为了解决学术问题而获得批准的主动考古发掘屈指可数。江口沉银遗址,在2013-2015年曾遭到严重的盗掘,为避免盗掘对遗址本体的进一步破坏,我们在2017年初对其进行了首次抢救性发掘。

蜜汁  关于沉银,有怎样的传说?是如何发现的?

刘志岩: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在四川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彭山江口当地流行的版本是“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而在江口镇确实有一个石龙村,石龙村的旁边就有条石龙沟。这条石龙沟一端连着岷江,另一端的尽头是一堵绝壁,上面雕着一条张牙舞爪的巨型石龙。石龙的真实存在,给本就扑朔迷离的张献忠沉银传说蒙上了更为神秘的面纱。

2005年,岷江河道内的一段木头,让我们离揭开这层面纱似乎近了一点点。这段木头是岷江河道中挖出来的,中间已被掏空,里面赫然摆放着7枚五十两重的大银锭。银锭上铭刻的文字既有“京山”、“湘潭”等地点,也有“崇祯十年”等时间——这无疑是一批来自明代湖广地区的官银,但怎么会出现在彭山江口的岷江河道里呢?那段装载银锭的空心木头成为破解这个谜团的一把钥匙。文献里记载张献忠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运载银两,但这到底是不是张献忠的沉银?未经过科学考古发掘,证据也显得过于单一,所以在当时并不太具有说服力。就这样随着河道内工程的结束,岷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

泡泡 请问张献忠的宝藏的来源是哪里?是搜刮自民间还是抢劫的官府?

刘志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都有。

2016_傅明廷既然知道沉银,那时掌握的沉银地点等信息肯定较后世更丰富,但为何没打捞出来?

刘志岩:文献记载,与张献忠作战的明朝参将杨展曾经打捞过,因而富甲一方。此外在乾隆五十九年也做过一次打捞,获银三千余两。但是那个时代的技术毕竟有限,况且沉银的数量也比较大,所以现在通过考古发掘还是可以获得大量文物。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彭山江口古镇

挖掘地点是如何确定的?

乾坤我在

小岩子挖掘地点是怎样确定的?查阅史料文献?高科技仪器?还是早已经有位置估计?

刘志岩:首先我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挖?根据之前了解到的情况,文物在江底,上面还覆盖有厚厚的一层鹅卵石。潜水探摸是水下考古最常用的工作方式,但是针对岷江水流急、能见度差的实际情况,这种方案一开始就被否决了。围堰是另外的备选方案,但是用什么材料围,围多高,选择在什么时间围这些也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但与潜水的方案比较,围堰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如可发掘面积更大、可参与人数更多,安全系数也更高等等。最后经过专家论证,围堰发掘的方案最终得以确定。之后,就是恶补各种有关围堰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之前的知识储备。围堰考古,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接下来的问题是挖哪里?滔滔岷江,到底宝藏何处?我们没办法采用陆地上常用的洛阳铲在水里进行勘探,因此选点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棘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点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这次水下考古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最理想的结果是可以将整个遗址全部进行发掘,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从安全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围堰考古只能在岷江的枯水季节进行,也就是说,每年有四个月左右的工作时间,围堰施工大概还要占用其中的一个月。如果第一次地点选择失败,不光是造价不菲的围堰会白白浪费,而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围堰和考古发掘。怎么办?为了正确选点,陆地调查与水面探测双管齐下。先通过对遗址周边居民以及河道施工人员的走访调查,圈定了四个大致分布范围,然后再通过电法和磁法等科技手段进行水面探测。

经过对陆地调查和水面探测数据的综合考量,最后将发掘区域选择在了其中的“望江台”地点。当时选择这个发掘地点还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包括当地文物部门的同行都认为这里之前挖过沙,不会有什么重要发现。但是我选择了坚持,因为我相信自己的调查结果,这里就是最佳发掘地点。

乾坤我在请问水流的影响对文物总量的完整性是否有影响?是如何保障文物发掘的彻底呢?

刘志岩:水流对文物埋藏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是水下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如果遇到大洪水不排除现在埋藏在水下的文物会被冲走的可能性。我们本次考古发掘采取的方法是先围堰再发掘,在围堰内按照田野考古的探方法进行发掘,使用RTK对出水文物进行精确定位。对发掘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砂石进行水洗和筛选,避免细小文物的流失。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文物出水现场。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图

90後想问下刘领队,目前对遗址发掘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保护性发掘措施?谢谢。

刘志岩:因为水下埋藏环境与陆地不同,对不同质地的文物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金、银较为稳定,铜、铁要防止进一步氧化腐蚀,木头要脱水和加固,现场进行应急处理,然后运回实验室进行保护。

蒋怡刘老师好,二期发掘相比 一期,新技术运用了哪些?对你们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从二期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新出现了瓷器,还有哪些新的文物种类?有没有曾出现战船遗骸的可能?一期曾发掘出一个残损的印章,如今印章修复好没?

刘志岩:你的问题都问的好专业。目前我们除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多种方法综合解译,还在准备做沉积和水力相关方面的研究。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考古发掘现场

关于发掘出水的各类文物

tito  如何判断这批东西到底是不是张献忠的沉银?

刘志岩:清人彭遵泗在他的著作《蜀碧》中,关于张献忠沉银曾有过这样的记载:“献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数十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纵火大战,烧沉其舟。贼奔北,士卒辎重,丧亡几尽;复走还成都。展取所遗金宝以益军储。自是富强甲诸将。而至今居民时于江底获大鞘,其金银镌有各州邑名号。”这段历史记载中,“献”是张献忠,“展”指的是大明参将杨展。二人于彭山江口遭遇,张献忠战败沉船,船上所载大量金银也随之沉没。这批沉宝杨展曾经打捞过,周边的居民也曾经打捞过,而且当时打捞上来的银锭刻有各州县的名号,这与我们如今的考古发现相当契合,而且沉船的地点也对得上,但我们缺的是直接证据。什么证据最直接?有张献忠的名字当然最好,如果没有,退而求其次,能够发现关于大西政权的标记也成。然而就是这样的证据,又让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月。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西王赏功金币

2017年3月4日,第一枚刻有大西政权年号的银锭出水,除了年号外,银锭上面的文字甚至还记录了一位不见于历史记载的名叫毛致道的大西县令。流传了数百年的张献忠沉银传说,终于到了揭开面纱的一刻。从这天开始,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这些直接与张献忠大西政权有关的文物不断出水,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是他本人册封妃子的金册。野史中关于张献忠与他妃子的故事有一箩筐,真真假假,不能全信,但眼前的这页金封册确是无比真实的。与大明的金封册相比,这页金封册要窄一些、短一些和薄一些,行文风格也颇为不同,册文中使用了诗经中的典故。这无疑是张献忠手下的那些旧文人,慕古人之风,才拽出了“螽羽合集,内教以光”这样的文辞。遥想当年大西王张献忠攻陷成都,占据蜀王府,御前册封妃嫔,想必是非常得意的。在美女与金册的光芒中,一代枭雄走上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巅峰。

墨迹都挖掘出哪些文物?

刘志岩:江口共出土文物3万余件,大致分为五类:抢劫明朝藩王的财物、州县官府的库银、民间百姓的金银财宝、张献忠自己铸造的货币、打仗用的兵器。经考证,这些文物的历史范围横跨明代中期至明代晚期,长达130年左右。所跨区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其范围涵盖了明代大半个中国。

三百多年的传说被证实,他们如何揭开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2016年12月15日,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视觉中国 图

无忧 第二次考古发掘时都有哪些文物出水?

刘志岩:本次发掘区域在上一年度两侧,向外延伸300米。发掘的工作时间是87天,面积为1万平方米,出水1万两千多件文物 。此次最主要的成果是明代蜀王金宝。

相关文章

    ​浙江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后失联事件的五大疑问

    ​科沃斯是如何输给石头的?

    ​科沃斯是如何输给石头的?

    ​年赚5亿,难解茶颜悦色之痛

    ​年赚5亿,难解茶颜悦色之痛

    ​喜欢卡脖子的高通,还是被中国救了?

    ​喜欢卡脖子的高通,还是被中国救了?

    ​“史上最卷”618收官:混战升级,各出奇招

    ​“史上最卷”618收官:混战升级,各出奇招

    ​车企拥抱短视频,转阵地比学雷军更重要

    ​车企拥抱短视频,转阵地比学雷军更重要

    ​海尔出海创牌的三步跃迁,如何做到步步领先?

    ​海尔出海创牌的三步跃迁,如何做到步步领先?

    ​电商巨头,患上“流量焦虑症”

    ​电商巨头,患上“流量焦虑症”

    ​搜索进入AI蓝海时代:谁在成为新玩家?

    ​搜索进入AI蓝海时代:谁在成为新玩家?

    ​只有爱过 才会懂得

    ​湄公河航道上流淌着的“澜湄情谊”

    ​湄公河航道上流淌着的“澜湄情谊”

    ​00后不识香飘飘

    ​00后不识香飘飘

    ​郑爽这一哭,反倒让撒贝宁被喷?

    ​郑爽这一哭,反倒让撒贝宁被喷?

    ​据说大格局的人都在读这20本书

    ​据说大格局的人都在读这2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