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生活

​“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点击: 来源:好爱生活
摘要:“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第 7740 篇深度好文:2724 字 | 7 分钟 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前不久,微博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某平台观看

“信息茧房”,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责编 | 若风 排版 | 五月

7740 篇深度好文:2724字 | 7 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前不久,微博上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某平台观看一则 " 男女吵架 " 的视频时,发现自己和妻子看到的留言竟然各不相同。

他看到的评论,大都是以男性立场为主;妻子手机上看到的,却是站在女性立场的评论。

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手机的评论区,竟然也 " 男女有别 "。

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共鸣,许多网友表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 同一则视频,自己和妈妈看到的评论却不一样。自己看到的是孩子抱怨原生家庭,妈妈看到的都是家长自诉不易。"

在算法主导的今天,大数据已经可以精准地将不同的观点,投送给不同偏好的人。

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海量资讯,很多都是经过筛选,迎合个人喜好的消息。

这看似便利,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困在 " 信息茧房 " 里:看不到不同的消息、听不到不同的观点,甚至失去辨别真相的能力。

一、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在观看某种类型的视频后,马上会被推荐更多该类型的视频;

点赞某种类型的评论后,就能经常看到相似的评论;

转发某种类型的文章后,就会经常收到这种类型的文章……

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 大数据 " 越来越了解每个人的喜好。

它会把我们喜欢的观点和话题不断推送过来,而那些我们不感兴趣的话题,就会逐渐淡出视野。

久而久之,我们接收到的消息变得越来越单一,也越来越无法了解到许多事情的真相。

还记得不久前,艺术家向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造谣,说她退休后生活悲惨并大肆渲染。

很快,这些谣言就在网络上疯传,被人不断转发。

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也加入 " 正义 " 的审判队伍里,对向梅的家人进行攻击和辱骂,给她和家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即便后来,向梅本人出来辟谣,却依然有人宁愿相信谣言。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就是 " 信息茧房 " 的影响:当人们反复接收到某个信息和想法时,就更容易相信它是真的。

当我们在网络上点击了某些关于 " 是非恩怨 " 的八卦后,就会很快收到一大堆关于事情 " 前因后果 " 的推送。

吸引着许多人埋头在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中,不断地点击、转发,加入群体的狂欢。

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别人收割流量的陷阱。

在这个网络时代,如果不加思考地沉浸在 " 大数据 " 打造的主题乐园里,就难免作茧自缚,沦为 " 乌合之众 "。

二、你看到的

可能是 " 信息茧房 " 割裂的世界

前不久,坐拥千万中老年粉丝的视频博主 " 秀才 " 被封禁,登上热搜。

许多年轻的网友纷纷表示:自己竟然第一次听说这位 " 网红 ",也从没刷到过他的视频,不由得感叹 " 算法 " 的强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网络原本是一片相通的海洋,却不曾想,我们看到的世界早已被 " 信息茧房 " 割裂成许多无法相交的 " 平行宇宙 "。

想起这样一个段子:" 一群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它们得出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

如今,信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越变越大。

网络将那些观点相同、认知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让群体的偏见不断被强化。

我们本以为,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最后却发现,限制我们视野的恰恰就是网络。

网友 @小琳曾在知乎上吐槽:过年回老家,和家里的亲戚闲聊。当亲戚了解到她在大城市的工资后,竟冷嘲热讽:" 读这么多书,待在大城市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做直播。"

他们说,身边许多人在家做直播,每个月能赚好几万。

小琳解释说,做直播赚钱的只是少数。亲戚却立刻反驳,他认识好几个做直播的,早就已经财务自由。

无论小琳怎么解释,亲戚都觉得自己比她更有见识、懂得更多。她只好保持沉默,不再试图说服对方。

樊登老师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很多人看起来在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当一个人习惯了接受同样的信息和观点,就容易陷入偏见的漩涡,以为自己掌握的才是世界的真相。

一旦遇到不同的观点,就会马上否定,结果让思维越来越固化,再也无法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三、网络时代,

千万别让 " 信息茧房 " 废了你

《拆掉思维的墙》里写道:"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你的认知高度,就是你能站到的高度。"

" 信息茧房 " 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认同的;它让我们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

久而久之,我们就再也无法触及世界的真相,渐渐与现实社会脱节。被困在固有的认知里。

要想破茧,就要主动改变:去关注不熟悉的领域、去倾听不同的声音、去接纳不同的想法和思维,才能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

1. 推倒自己的墙

董宇辉说:" 如果思维是一堵墙,世界就在墙的另一边。"

我们的很多决定和选择,都取决于内心的思维和观念,思维越僵化,成长就越难发生。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年轻时,每天下班后都和同事聚会、玩游戏,浑浑噩噩。

直到有次,他参加同学聚会,才惊觉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差距。

他想要改变,却觉得自己已经 36 岁,一切都太迟了。

好在,后来他及时调整了状态,开始正视自己的现状。

决定不再和别人比较,而是从零开始提升自己,终于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观点: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好努力的;女孩子,还是早点结婚更好;创业有什么好,还是体制内的工作更稳定……

这些声音听多了,就容易内化成我们内心无形的墙,阻碍我们的成长。

要想改变,就要敢于推倒心中的墙,主动跳出局限,不断自我革新。

2. 丢掉手里的尺

小说《刺猬的优雅》中,主人公米歇尔因为孤僻的性格、不修边幅的打扮,受到身边很多人的歧视。

实际上,她是一个知识渊博、为人友善的人,但大家却始终认定她又懒又笨,这样的偏见最终把米歇尔逼上了绝路。

在我们身边," 标签化 " 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个人,如果不修边幅那他肯定很懒;如果不善言语,那他肯定很笨……

不管这个人真实的性格如何,只要被贴上标签,就再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彼此之间难免存在着差异。

如果一味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就难免陷入偏见。

就像有句话说的:" 有些事我们无法理解,不代表这件事是错的;有些东西我们没见过,不代表它不存在。"

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就是,不再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去兼容更多观点,去包容更多不同。

3. 去穿别人的鞋

香港富豪田北辰曾相信 " 读书无用 ",他认为无论学历如何,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于是,他参加了一档真人秀节目,去体验清洁工的生活。他很快发现,事实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那段时间,他每天筋疲力尽回到出租屋倒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去做提升自己的事。

这时,田北辰才真正体会到底层人员的困境,明白了学历和见识的重要。

一个人,只有穿上别人的鞋,才能懂得别人的难;看见别人的困境,才能找到许多问题的关键。

结语

作家王小波曾写过一个 " 花剌子模信使 " 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花剌子模,这个国家的君王非常专制。

每当有信使传来好消息,他就会龙颜大悦,给信使封赏;每当信使传来坏消息,他就会把信使送去喂老虎。

久而久之,大家都只报喜、不报忧。最后敌军兵临城下,他却一无所知。

在 " 信息茧房 " 厚重的今天,倘若一味沉浸在算法营造的世界里,就会像 " 花剌子模国王 " 一样,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主动破茧,跳出网络,融入生活,走出单一的环境,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让自己打破思维的僵局,不断更新、不断进化。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相关文章

    ​特斯拉 FSD 入华,对谁是最大的利好?

    ​日本又一百年巨头落幕

    ​日本又一百年巨头落幕

    ​“蔚小理”难聚首?

    ​“蔚小理”难聚首?

    ​去哪里寻找下一个超头主播?

    ​去哪里寻找下一个超头主播?

    ​5g什么时候出来的(中国5G发布时间)

    ​5g什么时候出来的(中国5G发布时间)

    ​薛丁山个人简介(薛丁山真实历史简介)

    ​薛丁山个人简介(薛丁山真实历史简介)

    ​溥仪有生育能力吗(溥仪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

    ​溥仪有生育能力吗(溥仪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

    ​56个民族对应的服饰(各民族服饰特点简介)

    ​56个民族对应的服饰(各民族服饰特点简介)

    ​荡寇志为何臭名远扬(荡寇志108将死因)

    ​荡寇志为何臭名远扬(荡寇志108将死因)

    ​被讨封的人会折寿吗(被讨封的人会承担因果么)

    ​被讨封的人会折寿吗(被讨封的人会承担因果么)

    ​民建全称是什么(加入民建需要什么条件)

    ​民建全称是什么(加入民建需要什么条件)

    ​搞笑的小品有哪些(历届春晚搞笑小品排名)

    ​搞笑的小品有哪些(历届春晚搞笑小品排名)

    ​顺丰特惠b是什么意思(顺丰特惠B方案是什么)

    ​顺丰特惠b是什么意思(顺丰特惠B方案是什么)

    ​川菜24种味型有哪些(川菜24种味型详解)

    ​川菜24种味型有哪些(川菜24种味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