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的“反腐经济学”
新能源车企的“反腐经济学”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一点财经,作者 | 启鸣,编辑 | 赵同
新能源车企,开始密集敲响反腐的警钟。
前不久,小鹏汽车副总裁李丰因涉及内部反腐调查被带走。小鹏方面表示," 对于腐败行为,发现一起、纠错一起,绝不姑息 "。
其实不只小鹏一家,其他一些车企也在跟腐败做斗争。有业内人士披露,创始人沈晖跑路的威马汽车内部存在腐败等问题。今年 8 月,比亚迪鼓励全体员工举报腐败行为,举报人有机会获得 5000 元至 500 万元的奖金。数据显示,2021 年比亚迪已经查处不廉洁、严重违规人员 94 人。
都知道腐败是蚕食企业的蛀虫,为何近段时间新能源车企腐败事件频发,且反腐力度明显加大?
固然,腐败是人性的弱点,是一个很难完全消除的 " 古老诅咒 ",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但在不同行业和企业,腐败诞生的动机、过程乃至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今看来腐败更为容易滋生和蔓延。
《一点财经》此次从商业层面出发,聚焦腐败的诞生、造成的损失以及反腐的方式三个维度,给新能源车企的反腐算一笔经济账。
这笔账不仅会让警钟长鸣,还会指明反腐的出路。
腐败 " 养成记 "
理解腐败是如何诞生的,才能更好的反腐。
从理论界来看,公认最为完善的、关于企业舞弊原因的模型,就是风险因子学说。它把企业员工腐败的原因,分为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质与动机。
说白了,就是人性中的贪婪。
一般风险因子,是指腐败主体之外的环境因素,包括腐败的机会、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被发现后受罚的程度,它们决定了员工是否铤而走险进行腐败。
个别风险因子,也就是人性弱点在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具备代表性。反而是从一般风险因子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对更容易滋生腐败。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滋生腐败的机会,要大于其他许多行业。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都被当做 " 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新能源汽车同样如此。它的产业链之长,几乎涵盖所有制造业部门。数量庞大且复杂的部门,往往给了腐败分子谋取利益的机会。另外,又因为汽车产业重资产、高投入等特点,更加诱导了腐败分子的贪欲。
在众多部门当中,采购部凭借 " 油水 " 足、利益空间大等特点,成为腐败的重灾区。这次被爆出腐败的小鹏汽车副总裁李丰,便是负责公司的采购部,这个部门由原来的供应链服务部、营销服务采购部和零部件采购整合而来,涉及的利益点非常多。
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腐败被发现的概率,要小于许多行业。
业内人士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许多车企的业务流程也趋向于智能化和在线化。因此,不少企业内部能够定价的载体,也跟互联网企业一样变得五花八门,包括流量导入、评价管理、用户信息、商业算法等等。此前,腾讯通过调查发现,公司内部的大量腐败问题存在于流量买卖上,一些团队天天想着在里面能捞多少钱,然后才顺带帮公司做点业务。许多新能源车企,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员工能够谋取利益的方式变多,并且在智能技术的 " 掩护 " 之下显得更加隐蔽。传统企业的反腐经验和措施,很难遏制这些 " 技术腐败 " 的滋生。
另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些年的高速发展,也让企业忽视了腐败以及处罚腐败的力度。
学者亨廷顿说:" 现代化剧烈进行的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最为猖獗的时期。"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带动部分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也催生了资本与流量的狂欢。在资本助推之下,许多新能源车企形成了 " 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 " 这样粗暴的商业逻辑。这也让大量车企处在狂热和浮躁的状态,不断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扩张之中,反而在反腐上投入的精力不够。
资本和流量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腐败带来的恶果却在延迟。
在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还可以靠行业红利和高速扩张掩饰腐败的负面影响。但到了如今的下半场,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腐败造成的影响开始加大,裸泳者难以为继,各新能源车企必须开始重视 " 内部蛀虫 "。
否则,最终的结果就是 " 腐败账本 " 越叠越厚,成了反噬自身的 " 生死簿 "。
" 有形 " 和 " 隐形 " 损失
要算腐败的经济帐,就要清楚腐败究竟造成了哪些损失。
避免了这些损失,反过来看就是一种经济价值上的提升。在《一点财经》看来,新能源车企腐败造成的损失分为有形和隐形。
有形的损失,自然就是市值、资金等肉眼可见的资产流失。小鹏汽车副总裁李丰被爆出停职接受调查的当天,小鹏股价暴跌超过 10%。
有知名的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估算,贪腐所涉及的金额能吞掉一家公司总收入的 5%-7%。头部的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营收已经超过 2000 亿元," 蔚小理 " 的营收也都达到几百亿元。如果企业腐败严重,造成的损失或将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可谓触目惊心。
比起有形损失,腐败引起的无形损失是更为严峻的存在,影响更为深远和隐蔽,大概可分为组织管理、业务发展和品牌形象三大维度。
在科技行业流传着一个 "2 万人魔咒 " —— 2 万人是员工数量的门槛,一旦超过这个门槛公司的效率和业绩都会出现下滑。这背后,既有 " 大公司病 " 让组织管理变难的原因,也源于不断滋生的腐败问题。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对组织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有着清醒认识:
" 为什么有些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停滞不前了。腐败对一个公司有效的激励产生杀伤力的,不仅是内部的工资、奖金、期权的不合理发放,还有廉洁文化的失效。内部廉洁文化失效,会让一个公司内部的合作整体从正和博弈跌到负和博弈。"
组织上的合作,是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部门战斗力的源泉。当其因为腐败从正和博弈跌到负和博弈时,就会影响业务发展。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曾表示,腐败行为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 " 拦路虎 ",侵害公司发展成果,削弱公司竞争力。
在降本增效的大势下,车企预算是有限的,钱要花在刀刃上。一旦腐败严重,必然导致成本增加、效率低下。这些会转嫁到用户身上,降低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最终反过来还是会影响车企的业务发展。
腐败,让业务发展放缓和停滞是明面上的损失,让品牌形象受挫则是暗处的、也是更致命的打击。
2022 年,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某总监助理因为受贿 143 万元,被判有期徒刑 7 年,这一消息对于北汽新能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本身,在浩浩荡荡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北汽新能源已经掉队,再加上腐败案对其品牌形象造成重挫,业务发展更加艰难。
腐败对于品牌形象的损害,还存在于车企的各项竞争中。
前不久,有博主发文称理想 L7 周销量出现大跌,原因是有个别厂商购买水军账号对该车进行抹黑。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回应称,汽车品牌高层要注意自己团队的这类操作和投放,它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还会带来腐败。并且李想表示,行业公认的腐败严重的汽车品牌,这类投放是最多的。
腐败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后,用户黏性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就需要花更大的成本去维护老用户和挖掘新用户,形成恶性循环,让企业的发展脚步愈发沉重。
剔除腐败,其实也是在提升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加厚企业的 " 经济底子 ",筑牢发展根基。
" 防腐 " 的三种正确姿势
许多企业都知道腐败是必须防治的蛀虫,但不知从而下手。
事实上,腐败属于人性中的黑暗面,很难完全清除,只能尽可能的预防和遏制。《一点财经》认为,新能源车企需要从三个方面去展开反腐行动:
"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
" 不想腐 ",最重要的是从文化建设层面入手,去降低员工的腐败心理,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典型当属小米。
最近,小米汽车的声量越来越大,有市场消息称其首款轿车将很快亮相。先不说小米车造的怎么样,在反腐这件事上其表现地较为出色。
小米向来擅长 " 粉丝文化 ",这也影响了其反腐的理念和动作。粉丝文化讲究互动感和参与式,小米经常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将非常晦涩难懂的反腐概念,结合游戏的互动方式输出给员工。寓教于乐,由此让更多员工因文化的感召而 " 不想腐 "。另外,小米还建立了廉洁举报平台,作为反腐文化的载体施以威慑力。
" 不想腐 " 靠的是文化," 不能腐 " 则靠的是制度和技术。
一个不好的制度,会把优秀的员工变成坏员工。人性当中毕竟始终有贪婪的成分,企业管理当中如果有不完善的制度,极易将贪婪的恶魔勾引出来,从而滋生腐败。
华为在新能源汽车上,已经形成非常大的品牌号召力。实际上,华为的管理制度也能够在反腐这件事上,给新能源车企以启示。
华为喜欢派股票多的老员工,去采购这类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岗位。这些老员工许多本身就是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供应商如果用一些小钱贿赂他们,基本不会被放在眼里,送大钱也就提高行贿成本,从而降低了腐败的可能性。
当然,反腐制度往往是靠人执行的,总会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候,技术就能发挥出超过人类的监督作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互联网企业的 " 技术反腐 ",能给新能源车企反腐上的启示。
腾讯已经将数字化能力引入到了反舞弊中,所有报销和外部供应商的数据全部汇集,内审内控进行大数据分析,能找到大部分低水平问题。阿里早在 2013 年起,就尝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腐败预防和控制。如今在阿里各个领域,都设置了识别腐败、造假等风险的 " 系统侦察机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人技术贪污,企业就要用更先进的技术让他们不能腐。
" 不能腐 " 靠的是制度和技术," 不敢腐 " 则靠的是惩罚力度。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公开表示,如果员工贪 10 万,公司花 1000 万也要查出来将他送进监狱。从经济学角度看,腐败是成本与收益之间权衡的结果。当员工发现腐败所需要的成本,远大于所侵吞的收益时,自然会收回伸出的黑手。
新能源车企除了重金奖励举报腐败的人员,也需要加大惩罚腐败的力度。
结语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期后,如今增速已经放缓,竞争更为激烈。
行业里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成为车企应对激烈竞争的无奈之举,同时也给许多车企的盈利造成压力。勒紧裤腰带进行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常态。就连头部玩家特斯拉,最近因为发布财报显示毛利率创四年来新低,股价大跌市值一夜缩水两千多亿。
吞噬企业利益的腐败,无疑成为新能源车企降本增效道路上的 " 拦路虎 "。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要用高压的反腐力度,将腐败苗头从一开始就扼杀在摇篮里。
" 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都是从企业经营角度进行的反腐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要全社会提升反腐意识,营造一个清朗环境。诗人勃朗宁夫人说:" 消除我们社会的腐败需要的是阳光和空气,不是关门或关窗。"
明亮的阳光和透明的空气,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新能源车企乃至社会防治腐败的根本。